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1-3参考答案可下载编辑

DOC
  • 阅读 6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2.536 KB
  • 2023-01-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1-3参考答案可下载编辑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1-3参考答案可下载编辑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10.0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1-3参考答案可下载编辑.docx,共(5)页,22.53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75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1-3参考答案终结性考试试卷一论述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

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100分)答题要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彰显

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强意志,是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下达的总攻令,是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发出的集结号,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出的宣言书,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动力源泉。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两者百不可分割,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并

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度,不存在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特殊性和普遍性在不同场合会发知生变化。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原理现实意义是:从认识的角度看,要遵循从特殊道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顺序,在特殊中发现普遍性,用普遍性指导对特殊事物的深入认识。从实践

的角度看,要把普2遍性的理专论和认识与具体的实际想结合,在普遍性的理论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终结性考试试卷二论述题: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进一步做好病例诊断和救治工作

,医学专家工作组对医疗救治工作持续进行分析、研判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推出新的诊疗方案版本。根据材料,并结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50分)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50分)答题要点:1、这次对诊疗方案进行的修订和完善再次验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

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3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就知识的本源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事都必须去直接

经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的多数知识还是来自于间接经验,是从书本和传授中得来的。然而,“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潜心实践。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

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此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表现为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

件,如经验资料、实验仪器和工具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不是“猎奇”或“雅兴”,不是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自然科学的不断创新,目的是推动技术的更大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给人类带来更多

的福祉。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断创新,目的是认识社会,认识人类自身,改造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创造精神财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不是自封的。“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

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4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也就是说,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回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2、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体现了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

作方法。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也就是把群众在实践中产生的经验、智慧、意见和要求集中起来,经过整理研究,形成领导机关的方针、政策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将领导机关的

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宣传,指导群众的实践,让群众掌握,化为群众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将这些方针、政策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总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的过程,从而使领导的方针、政策越来越完善,并且随着群众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终结性考试试卷三论述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

识。(100分)答题要点: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5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百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

追求剩余价值。在这一生产问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答的。剩余价值

规律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专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切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运动,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发展过程,最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灭

亡的必然趋势。总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属度的本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实质。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