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学党总支2022年10月份主题党日活动安排意见.docx,共(7)页,25.42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74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学党总支2022年10月份主题党日活动安排意见活动主题“学党史、锤党性、办实事、我先行”“两诺一评议”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时间10月10日前活动内容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两诺一评议”。“两诺”:公示承诺、按时践诺。各支部要深入群众通过实地走
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征求意见等渠道,找准列出为群众需要办理的实事,列出具体任务清单,定出责任落实清单,通过微信公众号、公示栏等载体平台,向群众公示承诺办理实事,明确办结时限,按时践行承诺办结,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一评议”:群众评议。对各级各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区委组
织部、政研室、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对照具体任务清单、责任落实清单和承诺时限,跟进督查落实问效,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承诺的为群众办实事办理结果开展常态化督查,促进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位。同时,组织办实事单位开展我为
群众办实事评议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价,让群众认可满意。开展以“两诺一评议”为主题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各支部及全体党员要突出“两个聚焦”,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切实让群众得实惠。聚焦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办实事。各支部及全体党员学习要带头认真学习落实教育改革各项文件精神,勇于投身教学改革研究,为教育改革的落实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要健全完善各类制度,从破解制约发展的机制障碍入手,及时梳理与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不完善的措施,及时修订完善,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要切实负起责任,
转变作风,强化执行力,提高落实惠民政策的自觉性,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聚焦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O全体党员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开展共驻共建、理论宣传宣讲、困难群体家政
服务、亲情陪伴、生活救助、技术传授、文明劝导、文化文艺下乡、爱心捐赠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活动要求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任务,深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党史
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结合实际,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从最困难
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政策文件《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新华社北京9月14日,中丨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
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加强网络空
间生态治理、加强网络空间文明创建、组织实施八个部分。《意见》强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要求的思想观念、文化风尚、道德追求、行为规范、法治环境、创建机制,实现网上网下文明建设有机融合、互相促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意见》明确,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工作目标是:理论武装占领新阵地,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
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培育取得新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网上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健康丰富;道德建设迈出新步伐,网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网络风尚更加浓厚;文明素养得
到新提高,青少年网民网络素养不断提升,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和行业自律有效落实;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网络生态日益向好,网络空间法治化深入推进,网络违法犯罪打击防范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创建活动开创新局面,群众性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有效延伸,网络文明品牌活动巩固提升,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互联网内容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心走实。加强重点理论网站、公众账号、客户端建设,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特
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变化新成就,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理论宣传活动。精心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加强网络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打造“现象级”传播产品。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加大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单位、重点新闻网站等
主流媒体移动端建设推广力度。《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广泛凝聚新闻网站、商业平台等传播合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广大网民中、传导到社会各方面。深入开展网上党史学习教育,传播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党和人民在
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打造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特色品牌活动和原创精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引导网站、公众账号、客户端等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
,举办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提升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国有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提高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普惠性和便捷性。《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强化网上道德示范引领,广
泛开展劳动模范、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典型案例和事迹网上宣传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环境。深化网络诚信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品牌活动,大力传播诚信文化
,倡导诚实守信的价值理念,鼓励支持互联网企业和平台完善内部诚信规范与机制,营造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的良好氛围。发展网络公益事业,深入实施网络公益工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和网络公益活动,打造网络公益
品牌。《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伦理和行为规则,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制定出台符合自身特点的网络文明准则,规范网上用语,把网络文明建设要求融入行业管理规范。着力提升青少年
网络素养,进一步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网络素养教育机制,提高青少年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力,精心打造青少年愿听愿看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健全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工作机制,依法坚决打击和制止青少年网络欺凌,保护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合法
权益。强化网络平台责任,加强网站平台社区规则、用户协议建设,引导网络平台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价值导向,督促互联网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行业组织引导督促作用,促进行业健
康规范发展,鼓励支持各类网络社会组织参与网络文明建设。《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引导,大力强化网络文明意识,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网络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广大网民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文明风尚。进
一步规范网上内容生产、信息发布和传播流程,深入推进公众账号分级分类管理,构建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依托的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深化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深化公众账号、直播带货
、知识问答等领域不文明问题治理,开展互联网领域虚假信息治理。健全网络不文明现象投诉举报机制,动员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监督,推动网络空间共治共享。坚持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网络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环节,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网络秩序、树立文明网络风尚的保障作
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贯彻实施,加快制定修订并实施文化产业促进法、广播电视法、网络犯罪防治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创新开展网络普法系列活动,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意见》指出,要加
强网络空间文明创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作用,加强网民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基层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军民共建网络文明活动,促进军政军民团结。积极打造中国网络文明理念
宣介平台、经验交流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和国际网络文明互鉴平台。深入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引导全社会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净化网络环境。《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
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网信办、文明办要牵头抓总,加强对网络文明建设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服务。注重发挥网民主体作用,广泛搭建平台,开展特色活动,吸引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主动参与网络文明建设。加大政策、项目等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对网络文
明建设提供财力物力支持。加强对工作规律的认识把握,不断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等创新,增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