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同步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共(9)页,41.17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64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9页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同步测试卷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1年11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我党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尊重关心科技工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创造条件,让愿创新、敢创
新、能创新者都有机会一展身手。这样做意在()①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②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③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④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十九
届六中全会指出,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①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筑牢发展基点②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健康发展④发挥财政主导作用,提高绿色投资回报A.①②B.①
④C.②③D.③④3.百姓“盼环保”“求生态”,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央行、工信部等多部门紧急出台关于实现“碳中和”的相关行动政策,详细规划了强化节能减排效果的相应措施和目标,工信部致力于压缩粗钢产量,央行专注于绿色金融的持续推行。这表明()①我国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我国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我国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城乡发展的整体性④我国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进
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2021年1月1日以来,已有甘肃、山东、江苏、长沙、厦门等10余地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这样做有利于()①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②落实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第2页共9页③提
高劳动报酬,实现共同富裕④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发展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高裕。这是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可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②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③有助于实现全体
人民同步富裕④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东数西算”,通俗地讲就是把东部地区产生的大量数据传输到西部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计算。从大数据中心建设到数据要素跨域流通,是实现
产业聚集、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下好“东数西算”这盘棋,有利于建设()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021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时表示,将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准将为实体经济带来约1-2万亿元长期资金。之所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因为()①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②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重要
支柱③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④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属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①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
费水平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③大力推进降费减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为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缓解中低收入群体压力,2021年1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第3页共9页决定延续实施部分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将
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实施按月单独计税的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将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补税或年度汇算补税额不超过400元的免予补税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该税收优惠政策()①能够增加居民的可支
配收入,刺激国内消费②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③提高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是再分配环节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措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更重视“分好蛋糕”。下列措施有助于“分好蛋糕”的是()A.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做大经济总量C.政府做好再分配调节,强化税收调节D.支持政府主导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1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
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是()A.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B.先富帮后富,实现同步富裕C.消灭分配差别,实行平均分配D.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12.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
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到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到21%之间。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①实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A.①
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上海推出的“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将“高龄老人营养补贴”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等单项补贴统筹调整为全市统一的老年综合补贴,受益范围扩大至65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这()A.有助于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改
善人民生活品质B.促进社会互助功能充分发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C.有利于实现公共资源分配平均化,实现发展成果共享D.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14.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但社保政策专业
性强、体系复杂,造成部分群众第4页共9页参保意识不强。为此,某地政府开展“社保政策你我他”宣传解读活动,以推动政策“破壁出圈”。下列宣传标语中适用的有()①农民养老,首选农保,缴费不多,受益到老②看病不贵,全靠医保,报销不少,全家无忧③福利津贴
,实物服务,改善生活,全面保障④物质照顾,精神抚慰,工作安置,生活美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周礼•地官》中记载:“遗人掌邦之委积(储备粮草),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艰厄;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这从侧面表明
社会保障能够()①充分发挥社会成员的互助功能②消除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③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④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
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网信办推出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阿里利用自身数字产业优势,重点建设农村物流体系,盒马的数字化冷链能实现6个小时从西部山区直达东部餐桌,不但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甚至可以在信
息畅通的作用下,从销售端反作用于生产端,倒逼农村产业的品质升级,实现订单农业模式。阿里云智慧农业依托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建立高科技的数字农场,帮助农户实现智能种植。结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分析持续推动“农村新基建”的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1年我国粮食总
产量达到13657亿斤,较上年增产267亿斤,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了14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年年有余”已是常态。第5页共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
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目前,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处于“紧平衡”偏紧态势。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用于满足食物消费的农产
品国际贸易逆差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特别是大豆等饲料粮进口规模大,牛羊肉、奶制品和水果等进口增长快,这类农产品国内生产能力增长跟不上人们消费提高速度。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让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稳、越吃越好。18.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近年来,河北省某地始终紧密结合本地改革发展的实际,多方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连续五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城乡居民社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参保全覆盖;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并地就医“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
费”等政策有效落实;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大病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多播并举,形成了一张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没有漏洞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
,说明该地的做法对全国其他地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第6页共9页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我党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尊重关心科技工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创造条件,让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者都有机会一展身手”的做法旨在激发全社会创新
热情,从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鼓励有创新能力的人积极发明创造,增加收入。③④符合题意。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①说法错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②说法错
误。故选D。2.答案:C解析: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健康发展,②③符合题意。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①排除。“发挥财政主导作用”的说法错误,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④排除
。故选C。3.答案:B解析:央行、工信部等多部门紧急出台关于实现“碳中和”的相关行动政策,详细规划了强化节能减排效果的相应措施和目标,工信部致力于压缩粗钢产量,央行专注于绿色金融的持续推行。这表明我国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以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盼,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央行、工信部等多部门在推动“碳中和”方面的努力,未涉及我国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与提高城乡发展的整体性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4.答案:A解析: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有利于理顺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①②符合题意。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属
于再分配范畴,提高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范畴,③不选。材料强调的是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没有涉及缩小城乡差距,④排除。故选A。5.答案:B解析:①不符合题意,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能直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②④符合题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必
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③错误,应该是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故选B。6
.答案:B解析:“东数西算”,通俗地讲,就是把东部地区产生的大量数据传输到西部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计算,从大数据中心建设到数据要素跨域流通,是实现产业聚集、区域均衡发第7页共9页展的重要路径,下好“东数西算”这盘棋,有利于建设创新引领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创新、协调发展,而未体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7.答案:C解析:“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①
错误。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②④正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③错误。故选C。8.答案:C解析:“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进降费减税,降低企
业经营成本”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②③正确。“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是在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B解析:延续实施部分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是再分配环节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措施,能够增加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刺激国内消费,①④正确。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属于再分配措施,②错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属于初次分配举措,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D解析:①②不合题意,“实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提高机关事业
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属于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③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分配律”(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提高我国“分配律”,需要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故选D。13.答案:D解析: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不能随意扩大,而且材料反映的也不是社会救助,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财政补贴,不属于社会
互助,B项排除。“平均化”说法错误,C项排除。推出“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D项符合题意。故选D。14.答案:A解析: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第8页共9页保障公民在年
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类型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农民养老,首选农保,缴费不多,受益到老”“看病不贵,全靠医保,报销不少,全家无忧”,这两个标语符合社保政策,①②符合题
意。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③属于社会福利,排除。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
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④属于社会优抚,排除。故选A。15.答案:D解析:社会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而不是社会成员的互助功能,①错误。社会保障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②错误。“以恤民之艰厄”“以养老孤”“以待凶荒”表明社会保障能够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③④正确。故选D。16.答案:①农村新基建有利于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引领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②农村新基建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乡村振兴。解析:本题要求结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分析持续推动“农村新基建”的意义。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
要求,解题的步骤是原理与意义相结合。“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说明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销售端反作用于生产端,倒逼农村产业的品质升级,实现订单农业模式”说明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立高科技的数字农场,帮助农户实现智
能种植”说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整合以上信息,组织答案即可17.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②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
的粮食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③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适度进口粮食等农产品来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18.
答案: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的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②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③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④健全以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对民生、社会保障
等领域的投入力度。⑤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健全覆盖全民、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9页共9页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该地的做法对全国其他地方完善社会
保障体系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我国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
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城乡居民社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参保全覆盖”可联系坚持以人民:有效信息②:“社会教助体系更加健全,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大病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可联系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按照兜底
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健全覆盖全民、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