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2.3相反数》教学反思-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共(2)页,1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4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3相反数》课后反思本节课从简单的数的分组的情景出发,引出本节课题,自主探究相反数定义的多种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从未体验的概念课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不断追问之下,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展、
变化与运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结互助的精神和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我的反思:一是本节课我大胆地设计,与教材的编写顺序有些不同,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不够积极思考,不够大胆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担心自己说错了,担心会让同学笑
话不够勇敢,我感觉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大。二是引入课题设计用实际生活中实例,会不会使学生接受更直观,效果更好。那又该如何设计相反数的代数、几何方面的理解呢?三是可否在本节课最后再设计这样一道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是怎样理解相反数的呢?”。其实我在下一节课的课开始就是这样问的,结果超乎我的预设,让我大吃一惊。“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和为0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④“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
数”;⑤“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⑦“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表示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⑧“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表示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所以我反思,是否把这一环节放在本节课后呢?四是微课进课堂的尝试,效果很好。另外,
我感觉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板书有待于提高;2、学生小组讨论不够完全充分;3、还可以渗透生活中更多的实例,加大与生活的联系;4、过渡性语言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