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11-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5)页,6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节在地球仪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第一课,有助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客观
的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节课从古时候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到今天人们可以在太空中直接观察地球,不仅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一个认识,同时也了解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
过程。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小学的科学课、语文课,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了解,初上地理课,学生热情好动,这节课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只是宇宙空间中的一颗行星,把学生带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去认识了解地球,激发学生
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感知地理课的学习身边生存环境目的。教学方法:讲解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纸船实验(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中的一颗行星,是人类之家。2、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
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学难点:了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师创设情境教授新课教师活动导入:在晴朗的白天,我
们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上看地球是一个令人觉得很容易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蓝白条纹相间,站在地球的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今天就来学习地球到底什么样。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引导: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阶段,并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
球的形状。教师讲解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中的一个家庭成员。讲解古代人们对地球的漫长认识过程。提问:为什么说地球是个球体?小结地球是个球体的例子:人造地球卫星从宇宙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学生活动学生说一说地球的样子学生看书列举地球是个球体的例子模
拟实验:海边看帆船并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兴趣。1、通过用实例、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是不平的。2、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
要多方考小结指导学生实验,得出结论:4、海中远航归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小结:人们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从天圆地方的说法,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卫星照片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师讲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对
地球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不仅认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测量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地球的大小怎样表示呢?提问:在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承转: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
与地球真实原貌有哪些不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提问: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应该如何转动?南北极点如何确定?教师讲解地球仪教师小结本课学生读教材,识记并回答。地球大小表示的几个数值。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地球最大周长4万千米。讨论发言:对真理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学生观察手中的地球仪,并试着转一转,回答问题。证,不能简单下结论。提出问题链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地球仪。板书设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1、人造地球卫星从宇宙中拍摄的地球照片。2、月食现象。3、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4、海上远航归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二、地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