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2-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5)页,24.77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节人口教学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3.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
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十一黄金周旅游入手导入本课标题。齐读学习目标。读我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图得出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读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图
表,得知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这个数据意味着: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围绕地球赤道40多圈。我国一个国家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读图对比得出人口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越
多。从而总结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读图《中国人口增长示意》,根据人口增长曲线,提出问题,学生看书总结。www-cnjy-com1、读图找出: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2、观察人口增长曲线图,你能说出我国的人口增长的高
峰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吗?分析原因?3、观察人口增长曲线图,你会发现1980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虽然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但人口数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真是这样
吗,人越多越好吗?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和课本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然后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教师展示: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兵源。提供广大的消费市场。弊:引起资源消耗量大、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我们该如何
协调好这个利、弊关系?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控制”指的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要“人满为患”,又要避免“人力缺乏”。而我国现阶段,人口具有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则出现的是“人满为
患”的情况,所以控制人口数量主要具体措施为──晚婚、晚育和少生。还要提高人口素质及优生。读图分析:请同学们看图思考: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20岁结婚生子,100年出现五代人,25岁结婚生子,100年出现四代人,所以如果晚婚晚育的话
100年中整整少出生一代人,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活动延伸:教材P12活动2:认识少生的作用承转过渡:这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另一个目标。解析讲解: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一个国家要富强,就要提高人口素质。在不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与实际人口数比较,少生了3亿多人。人均拥有的粮食和教育经费都比不实行计划生育有提高,所以再次说明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的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
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0年的0.48%,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概念链接: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
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而我国60岁以上人口站13.26%,65岁以上占8.8%,都超过了国际标准,所以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承转过渡:老龄化有哪些影响呢?给家庭养老、社会养
老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另外还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的情况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二孩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补充。播放视频:人口政策的发展。我国人口除了在数量上具有基数
大、增长快的特点之外,在分布上也有特点。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一般用人口密度来表示。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看图可知我国平均人口密度大,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
3人/千米2,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千米2)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看图猜想:请同学们根据江苏省和青海省的人口与面积图,猜想谁的密度大承转过渡:这只是直观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就来用平均人口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看看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承转过渡:我们还可以用人口
分布图来研究就简单多了。读图探究:请同学们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100人—400人的,用何种颜色表示?在我国的分布有何特点?用红色系列表示,主要在我国东部地区。其中山东、江苏、河南密度较大,在400人以上。2.人口密度在1人以下、1人-10人的,用何
种颜色表示?在我国的分布有何特点?分别用蓝色和淡粉色表示,主要在我国西部地区。其中西藏、新疆密度较小。有大面积的人口密度在1人以下。3.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我国的人文和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胡焕庸,在1935年根据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从黑龙江的黑河到
云南的腾冲划了一条界线,这条人口地理界线清晰地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被称为胡焕庸线。在这条人口地理界线以东地区面积占全国的43%,人口占全国的94%;以西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却占全国的6%
。总结:我国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东部人口密度大,且人口数量也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且人口数量也小。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搬家情境,探究影响人口的因素。探究成因:请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成因。并判断下列观点哪个更有道理。总结
概括: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的粮食多,交通运输便利,工商业也发达,城镇多。所以人口众多,密度大;而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交通也不便利,工商业欠发达,城镇少。所以人口少,密度
小。讨论: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谈谈你的看法。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可以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
,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更合理地利用人才资源。不过,人口向西部地区的迁移,也应当考虑到自然条件和环境容量的问题,因为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不适
宜不适宜大量移民,应适量的迁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又有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大中城市集中。不管是为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迁移,还是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大
中城市集中,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人口问题。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播放视频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板书设计第二节、人口教师:(1)人力
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互动三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教师小结:由
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互动四结合活动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
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二、我国的人口分布指导学生读下表,比较几国人口密度。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国家领土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亿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约
96012.95134美国9372.7629.5俄罗斯17071.458.5世界平均39互动探究五:读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算一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
西藏为例。通过数据,对我国人口分布有更明确的认识省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万)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互动探究六: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针对教材活动2图中的不同观点,进
行交流讨论,谈谈你的看法。教师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总结全课:请同学们谈收获拓展探究:进行家乡人口状
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