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2-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2)页,43.24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5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方法、测定方法,温度带的划分。’(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学会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能够说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气温的相关知识,体会气温与生活、生产的关系。教材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能总结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教材难点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归纳法、比较分析法教仪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人数二、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图片:哈尔滨冰雕、海南岛椰风海韵。提问:大家能说这些地区有什么特点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学生回答)明确:哈尔滨是寒冷的气候;海南岛是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这些不同的景观是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而形成的。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板书)三、新课探究,信息搜索(一)气温提问:什么是气温?用什么来表示?(学生回答)明确: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ºC)来表示。提问:1.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几次?2.分
别在哪个时间段测量?(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3~4次,分别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和20时。2.计算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温差和冬季温差比较。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3.讨论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五)温度带的划分1.在教师的提示下了
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2.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出我国温度带的名称和位置。重点注意家乡和北京所在的温度带和主要温度带的分界线。3.讨论回答家乡的农作物四、课堂巩固:1.云贵高原所处的温度带是()A.亚热带B.暖温
带C.中温带D.热带2、下列城市中,一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A.北京B.长春C.上海D.广州3.当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在春耕大忙了,这是因为()A.纬度跨度大B.经度跨度大C.海陆差异大D.垂直差异大4.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①北方太阳高度低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③寒冷的
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5、在冬季我国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的等温线是:()A.8ºCB.0ºCC.8ºCD.16ºC6、我国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分别出现在:()A.漠河、武汉B.哈尔滨、吐鲁番C.漠河、吐鲁番D.
哈尔滨、武汉7、在五个温度带中北京处于:()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中温带五、课堂小结:(学生回答)六、作业:1.识记本课知识点。2.同步练习册有关本节内容练习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气温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习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上课所需的图片、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显示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率。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的同时,主要采用通过巧设情景,置疑问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指图、阅读课文、讨论、举身边例子、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种循序诱导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附板书设计: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气温的变化{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时间变化空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