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复习题》教学设计4-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doc,共(4)页,15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6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举例说明常量、变量;2、举例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3、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第二环节:知识回顾,基础达标第二环节:典型例题例1.一名同学在用弹簧做实验,在弹簧上挂不同质量的物体后,
弹簧的长度就会发生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所挂物体的质量/千克012345弹簧的长度/cm1212.51313.51414.5(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弹簧不挂物体时的长度是多少?如果用x表示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质量,用y
表示弹簧的长度,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如何?(3)如果此时弹簧最大挂重量为15千克,你能预测当挂重为10千克时,弹簧丰富的现实情境自变量和因变量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和表示列表法关系式法图像法利用变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进行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的长度是多少?说明:
用表格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其优点是:对于表中的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因变量的值找到(如本题0千克与12cm这组对应值),其不足之处是:表格只能列出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对应的值(如本例10千克与17cm这组对应值,表格中没有
反映出来),难以反映变量之间变化的全貌。图2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象,请仔细观察、分析想象一个适合它的实际情境,并写出来(按照实际意义,将两个数轴代表的意义分别写在箭头旁)问题3:如图4,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边DC向右匀速平行移动,
图5反映它的底边BC的长度l(cm)所时间t(s)变化而变化的情况.(1)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式什么?(2)DC边没有运动时,底边BC长度是多少?(3)DC边向右运动了多长时间?(4)观察图6,在图
5的基础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此推测DC边在5s后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5)图7反映了变化过程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S(cm2)随时间t(s)变化的情况.①将图7补充完整②平行四边形ABCD中,BC边上的高为___cm;当t=2s时,面积S的值为___cm2,当t=12
s时,面积S的值为___cm2,说一说,S值是怎样随t值的变而变化的?第四环节:小结1.对自己说,你有哪些收获?2.对同学说,你有哪些温馨提示?3.对老师说,你有哪些困惑第五环节:作业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章内容,回顾自己在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完成一份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