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2.docx,共(3)页,4.65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6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鸡兔同笼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智慧广场[教学目标]:1.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回顾列举法的同时,认识新的问题类型,再结合图示法学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从而建立数学模型。2.经历思考、探究与交流、反思、建模、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体验不同解题策略的价值。3.在积
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经验,体验成功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究与交流后,进一步建立假设策略的数学模型。[教学准备]:课件、教具、习题纸。[教学过程]:•直接导入出示鸡和兔子的图片,
展示问题,鸡和兔子带来的问题,在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子,8只头,26条腿,你能知道里面有几只鸡几只兔子吗?回顾列举法。设计意图:生活化问题导入,挖掘隐含的数学信息,回顾旧知,引出新的问题类型。•小组探究,画一画小组画脚,画出鸡和兔的数量,分享答案和画的过程。但是当数据
变大时候,图示法和列表法操作起来就很难。有没有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呢?我们来一起变个数学魔术。设计意图:让孩子们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初步体会假设的过程,为假设法数学建模做准备。•图示变算术,看你行不行找同学上台,边说步骤,边画
脚(在黑板贴的8只头上画脚)。1、先假设全都是鸡,求出假设的腿数共有:2×8=16(条),2、比实际多还是少?为什么?少多少条腿:26-16=10(条);3、现在要还给兔子的腿,每只还几条腿?1条行吗?不行,因为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4-2=2(条),4、开始还腿求兔子的只数:兔子:10÷2=
5(只),5、求鸡的只数:鸡:8-5=3(只)结果跟图示法一样,再进行验证:4×5+2×3=26,正确。我们这个数学魔术成功了,我们把图示变成了算术,更加简洁的数学语言。指出假设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假设一个量,先求的是另一个量。换种假设方法,强调最后
的检验。然后学生总结解题步骤,之后老师总结:先假设,再求出两个差,后求商(其他量),最后记得要检验。同学们在帮助王奶奶的过程,收获了感谢,更收获了知识。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理解更要会表达。本节课,同学们只要会说,能表达清楚思路,自然就掌握了解法。•课堂练习用随堂反馈拍照
,注意强调细节:书写是否条理(假设全都a),单位是否正确,求出的量是否加了标注。最后让同学进行计算验证。(鸡兔同笼问题不是仅仅指的兔子和鸡,它是类型题)•课堂总结总结回顾鸡兔同笼问题口诀歌:先假设,求两差,后求
商,再求差,算完记得验一验,老师看了笑开颜,笑开颜!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总结的有心人。板书设计:鸡兔同笼假设全是鸡共有:2×8=16(条)比实际少:26-16=10(条)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4-2=2(条)兔:10÷2=5
(只)鸡:8-5=3(只)检验答:有5只兔子,3只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