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数学下册《重叠》教学设计12

DOC
  • 阅读 7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3.028 MB
  • 2022-12-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数学下册《重叠》教学设计1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数学下册《重叠》教学设计12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数学下册《重叠》教学设计1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数学下册《重叠》教学设计12.doc,共(6)页,3.02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1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9~90页。[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3.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w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并能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

难点]理解有重复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复部分。[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学具准备:同桌两人准备一张A4纸、姓名卡片等[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明确重叠师: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你们有没有为咱们蓬勃发展的德州感到骄傲和自豪?你们参加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吗?老师希

望大家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加课外知识和体验,好不好?(学生回答)师:下面是老师统计了一下某学校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几人?(学生回答:10+9)师:果真是

这样的吗?请大家仔细来观察这两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点击课件,引入课本的完整情境图)生:有的人两种实践活动都参加了。生:这样就不能直接加了。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重叠问题(板书课题:重叠问题)【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事物

为素材创设情境,引入数学知识,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随着一句反问“果真是这样的吗?”学生的头脑中会跃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过去求总数就是把各部分的数量加起来,怎么在这里行不通了呢?于是研究“重叠问题”成了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需求。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组织比赛

,制造矛盾师:首先,我们来个抢名牌的游戏,怎么比呢?请听好——每排左边的同学抢参加小记者的10人摆好,右边的同学抢参加小交警的9人摆好,姓名卡片在学具袋里,同桌共用,比一比谁最先完成。哪对同桌愿意上来比?(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停,按照名单一个不漏地摆好了的,请举手。这几

个同学太了不起了,把自己想要的卡片都抢到了!你们摆的也不慢呢,怎么了?遇到什么问题了吗?生:老师,卡片不够啊!生:有4个人是重复的!师:(结合黑板上同学们摆的情况)好,看黑板,先把4张卡片找出来,把这4张卡片全给他,行吗?生:不行!师:怎么不行?好,那都给他。生:不行。师

:平均分吧,一人两张,可以吧?(学生交流)师: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你们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生:把这4张放中间。师:同学们真棒!你看,面对复杂的问题,只要我们动脑筋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解决了。2、数形结合,说图明理师:指指看,参加小记者

活动的10人在哪里?参加小交警活动的9人呢?我们心里明白了,但看起来好像不太清楚,能不能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圈一圈呢?(学生们尝试圈一圈,教师随时帮忙)师:谁想来展示一下?师:这样一圈,清楚吗?大家能不能也这样圈一圈、说一说?说完了吗?请大家快速把卡片收起来。【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

认知基础,找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的衔接点,使新知的构建顺理成章。3、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师:现在,看着黑板上的图你能求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吗?试试看,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巡视,找不同方法的学生进行介绍)6+5+4=

15(人)10+9-4=15(人)(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师:(结合第一个算式)“6”在哪里?表示——(学生交流)师:谁能像老师这样也提个问题?生:5在哪里?4在哪里?(学生回答)师:再看10+9-4=15(人),谁想对它提问?生:10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师:因

为个人思考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也就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算法,根据算式提出问题,数形结合,进一步加深理解。4、归纳总结,提炼方法师:请大家继续看黑板,名单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什么?王东方李明丁娜周晓丽王强徐大文赵云

赵刚刘乐乐孙亮张小帅毛小宁陈红于平丽生:方伟换成了于平丽。师:还有什么发现?生:两边都有于平丽,她也参加了两种活动。师:那你能把这个图改一改吗?大家仔细看他修改的对不对?(学生演示)师:两种活动都参加的变成了5人,现在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几人?请大家列出算式吧(教师板书10+9-5=14(

人))师:如果重复的是6人,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几人?请大家接着列算式。生:10+9-6=13(教师板书10+9-6=13(人))师:如果7位同学重复了,算式是什么?大家一起说。8位重复呢?(教师板书10+9-7=12(人)10+9-8=11(人))师:最多可以重复几人呢?算式是——生:

10+9-9=10(教师板书10+9-9=10(人))师:请大家观察这些算式,像这样两部分有重复的重叠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学生交流)师:同意吗?也就是两部分有重复的,应从和中减去重复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师

:这节课,帮我们把重叠问题弄明白的是这个图,它是谁发明的呢?大家请看(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述“韦恩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同时是学生对“韦恩图”的认知更趋于明朗化。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1、基本练习(学生上台操

作完成)【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学生上台通过拖动的方式,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表述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新知。2、进一步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遵

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既巩固了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四、全课总结,拓展提升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课件出示)幸福小

学要举行跳绳和踢毽比赛,跳绳比赛的奖品有3种,踢毽比赛的奖品有3种。两种比赛的奖品一共可能有几种?【设计意图】及时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培养反思的好习惯;学生带着问号进入课堂学习,带着问号走出课堂继续学习,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板书设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