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认识几时、半时、大约几时)》教学反思.doc,共(2)页,2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04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认识钟表》课后反思《认识钟表》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本节课通过一组下雨了,老师分别给四位同学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时间的画面,借助四个小朋友和老师的对话,
引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的认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现结合授课情况,反思如下:1、创新使用教材。在仔细分析教材和学生交流后,结合教学实际,为更好的
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处理,将认识整时、半时放在一起新授,将大约几时放在另一节新授,这样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巩固。2、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兴趣。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兴趣;
又通过课件欣赏各种钟表,保持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在后面又以小故事的形式,更好的帮学生体会到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
心理特点。3、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拨学具小表盘,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尝试总结,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成为课堂
学习的小主人。并注意了数学语言的培养,有别于生活语言。例几点和几时,并能让学生勇敢表达,注意表述完整等,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不足之处是:自我感觉情绪不是很饱满,语言还要精炼;课堂节奏还需更合理的把握。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的还不太够,引领的有点多,老怕孩子出错,自己内心还是有走教学流程的感觉,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