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西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教案3.doc,共(4)页,44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98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导学设计【导学目标】1.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知道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埃及分数的数
学文化,具有分类的意识。【导学重、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学具准备】圆形纸片、正方形纸条、水彩笔、直尺【导学流程】一、情景引入【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和孩子们在校园一角这一情境的创设,很自然地引发学生提出有关分数加减法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
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既复习旧知又引发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勾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渗透分类思想。利用用两幅图中老师的位置,暗示两种不同的课堂学习模式,提醒学生要当学习的主人。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学情前测可知,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已
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探索出画图、折纸、通分、化小数等不同的方法,因此,本环节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小组交流、集体互动,通过生生思维碰撞,沟通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内在算理构建的更加明晰,
更加坚实,同时渗透转化思想。三、巩固练习探究单探究一:21+83=(),我会用画图、折纸、算式、文字、化小数等方法说明。思考:这些不同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探究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算:21-31=()43+61=()
思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先通分再加减?探究三:计算1250-125=1.38+6.2=92+95=思考:这些加减法与异分母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在扎实、朴质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整合、拓展和创编,力求达到“有巩固、有提
升、有发展的练习效果。第1、第2题通过讨论交流,总结提炼,清晰地建构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模型。第3题渗透埃及分数的数学文化。第4题先通过两个分母是24的同分母分数转化成异分母分数,先让学生思考怎么组合,才能不会重复和遗漏,以达到有序思考的目的,此题也是埃及分数
的延伸。练习单1.计算:85+41=65-43=1-93=思考:你能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你要提醒同学计算中要注意些什么呢?2.妈妈买回一个蛋糕,爸爸吃了它的154,妈妈吃了它的51,小明说:“我吃它的32。”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为什么?3.你知道古埃及人怎么表示分数吗?他们用分子是1
、分母是某一自然数(0和1除外)的分数(即几分之一)作为分数单位,并用它们的和表示其他分数(32除外)。例如,他们想表示103,不用“103”,而用“10151”来表示。你能用古埃及人的方法表示247吗?4.±=247,如果这两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想
一想,怎么组?有几种组法?(此题备用)板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总体思路】1.经历原始探究通过学情前测可知,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探索出画图(折纸)、通分、化小数等不同的方法。那我们不妨给学生提供一组操作方便的材料“21+83”,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且在小组内交流,
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发现多种探索途径、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机会,又可以为后续感受不同方法的比较、优化作出铺垫。2.渗逢转化思想数学教学应该关注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知识技能的传授;一条是暗线,即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最主要的思想方法是转化,即把异分
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或者小数来计算,也就是把新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旧的数学问题来解决。因此,教学中当学生把新问题变成旧问题来解决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提炼出转化思想。3.优化多种算法分数减法教学中,当学生自主完成“65-
31”时。我们可以对学生选择画图、通分、化小数等方法的人数进行一个统计,并追问学生:为什么你们大多数都选择通分?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图和化小数方法的不便,从而强化通分后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是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4.沟通整数、小教、分数计算的本质计数单位相同时才
能相加、减,因此整数、小数加、减时要数位对齐,分数加、减时要分母统一。这是加、减计算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性和统一性。这一点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悟,以便更好地结构化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