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西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2.docx,共(2)页,4.49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98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是西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中的内容,是图形变换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三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会将一个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向一个方向平移
几格,本课是将学生的视角引入到旋转的实质,不仅要初步理解旋转的含义和三要素,还要认识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对比、自主探究、想象操作、合作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主要
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生活实例入手,创设情境,唤醒旧知。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所以这节课开始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调动学生的直观感受,唤醒学生对旋转现象的感性认识,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老师出示钟表和风车的动态旋转图,关联课题,引导过
渡。再让学生对比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旋转的三要素。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智慧教室实现高效课堂。本节课信息技术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二是智慧教室功能的使用。图形的旋转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在课件制作上增加动画效果。无论是实物钟表上指针的旋转,线段
的旋转还是三角形的旋转,都是运用动画效果展示了旋转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的观察旋转的过程,补充了学生空间形想象能力的不足,学生由观察再到动手操作有了很好的认知上的链接。最后运用微课展示了旋转带来
的美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更直接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本节课在智慧教室进行授课,智慧教室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跨终端设备自主学习,重现课堂细节,更好地进行泛在学习。本节课教师运用HiTeach软件,连接教师端和学生端,通
过IRS实现随机挑人和抢权功能,能够面向全体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拍照上传,更多地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学生的参与度也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小组式的交流讨论,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3.
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图形旋转的特点。例如,通过让学生旋转小棒画出线段旋转后的图形,再让学生固定三角形的一点来旋转这个三角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是绕“固定点”旋转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图形旋转的特征。又进一步引导学
生动手实践绕不同中心,不同方向旋转等不同方法得到图案,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既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又为下节课设计图案作铺垫。4.让学生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完新课后,我将本课的知识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先欣赏由旋转创造出的美丽图案,感受旋转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便捷,并能用旋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用旋转知识创造美的热情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旋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本节课需要改进的
地方反思本课的教学环节,觉得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有: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个体还不够,在小组合作环节中,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来说,大多数都是在听别人说,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课堂展示的机会相对来说就更多一些。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
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上是“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
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