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西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1.doc,共(4)页,3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96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相遇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遇问题”教学目标:1.经历相遇问题额探究过程,发现并归纳“速度和X时间=总路程”的数量关系。2.能用“速度和X时间=总路程”来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小组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相
遇问题的4个特征,发现并归纳“速度和X时间=总路程”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能用“速度和X时间=总路程”这个模型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题卡、彩色笔。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游戏导入:1、激趣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表演吗?你们
想当明星吗?这个讲台就是个大舞台,我们请大明星来扮演小明和小芳,有请两位大明星闪亮登场!(出示幻灯片)(设计意图:教师精心设计导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课堂。)场景演示后,教师引导特征:师:①有几个人走?(两人)②怎样的时间出
发的?(同时)③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相向)④运动的结果怎样?(相遇)像这种研究两个运动物体相遇的问题就叫相遇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相遇问题”,学生齐读。(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相遇”就是两人或两个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样一个过程
,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一个清晰的相遇问题的模型)2(二)、小组合作,新知探究(单元组)师:刚才小明和小芳的表演真棒!我们来继续关注小明和小芳。1、出示幻灯,男生读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
忆,引出新知识的切入点,促进由旧向新的迁移。】2、全班汇报,理解问题。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请女生读要求,全班认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问题是求的什么?你采取哪些方法帮助分析理解?怎样解决?有几种解法?
2、小组讨论,探究解法(大卡+小卡)师:(唱)“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来攻克这个难题吧!同学们,有信心吗?小组学习,(快乐无比!)(1)4人小组,小声讨论(2)分工合作,书下解法(1组上台)(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
方法和策略,养成按“读题——标注关键词——画图分析---列式解答”解题的模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4、学生汇报,方法归纳:(表达呈现)师:(击掌XXXXX)现在我们有请台上这组来汇报他们的解法。(学生汇报,教师结合幻灯片展示)第一种方法:小明4分
钟走的路程+小芳4分钟走的路程=两家相距的路程60×4+50×4=240+200=440(米)小结: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知道两家相距的路程,其实包括哪两部分?(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小芳家到学校的路程)3第二种方法:两人每分钟所走的路程和×走的时间=两家相距的路程(60+50)×4=11
0×4=440(米)多媒体演示,介绍:1分钟,她们一共走了1个(60+50)米;2分钟,一共走了2个(60+50)米;3分钟,一共走了几个(60+50)米?走完4个(60+50)米他们就相遇了。小结:第二种方法先求出两人每分钟所走的路程和,再求出两人4分钟所走的路程和,这样得到一个什
么数量关系?教师完善板书,生读:速度和X时间=总路程提醒:做解决问题最后别忘了作答。【设计意图: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从而得到用“速度和X时间=总路程”解决相关的相遇问题的模型。最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加深对相遇
问题两种解题方法的理解。】5、解法对比,优化算法师: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两种解法,哪种更简便呢?第二种运用了乘法的哪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以后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使用简便方法哦。(引导学生加强观察、比较,让学生领悟数学抽象、简化
、解决处理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即“数学建模”的思想)(三)挑战自我,拓展延伸(教师巡视指导)师: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我们刚才学了相遇问题的解法,现在就用它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请拿出题卡2,仔细读题,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开始!1、学生默读、理解、思考。2、学生用线段图来
表达上面题中的数量关系和问题,并列式解决。3、典型作业展示:若有“(26+17)X25=42X25=(40+2)X25=40X25+2X25=1000+50=1050(km)”,则为亮点!44、机动练习(题卡3)师:我们解决了走路的、坐
船的相遇问题,现在再来看个坐车的!(1)出示幻灯,学生读题:(2)学生思考,教师引导:怎样的方向行驶?什么结果?同时出发吗?丽丽行驶的时间是多少?(3)作业讲评(机动)(学生已建立的模型“总路程=速度和X时间”,使他们对于这种算式的理解从已有知识的水平上提升了一个层次。若再碰到类似的题,他们自
然而然会想到“求路程差”这一模型)(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解决相遇问题用到什么数量关系?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四、教学板书相两人遇同时
相向问相遇题速度和×时间=总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