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西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学习单.docx,共(8)页,7.17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95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上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及思考以“算理为本”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商不变的规律”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前教学这一内容时,主要确定知识层面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教学应该知道什么,认识什么。这样的教学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单纯重视知识结论的倾向,体现了鲜明的“算理为本”的教
育理念。而当下的教学,需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按照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彰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追求。这意味着,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是否拥
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还应关注学生是否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在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经验,感悟浸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思想的感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这就是我们现在数学课的追求。而要达到这样的课堂
立意,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没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是绝无可能的。所以说,“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投射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便集中地表现为“数学思维”。很多人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但现在,应该说“怎么教”和“教什么”同样重要。今天我所执教的《商不
变的规律》一课,就数学的事实性知识来说,和过去并无两样,但怎么教才能体现“数学思维”,实现“四基”、“四能”的课堂立意呢?下面,我就从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教材:本课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的数学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
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的基础。二、复习旧知——利用旧知贯穿新知片段一:商随被除数变。从算式中寻找变与不变,理解被除数变商跟着变,再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生活经验,引导孩子浮现被除数乘几,商也乘相同的数。片段二:商随除数
变。从算式中寻找变与不变,理解被除数变商跟着变,再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生活经验,引导孩子浮现除数乘几,商反而要除以相同的数。回顾旧知,从算式到举例再到算理,一气呵成,提高孩子的认识,从而为本课奠定结实的基础。二、以旧探新——发展数学思维在以往数学教学过程中,商不变的规律更多的是
在算式的表面去寻找,却很少深入到算理,导致学生商不变的规律认识模糊,而降低利用率,仅仅依靠计算来理解商不变的性质。在上述案例2中,有老师曾建议,为什么不充分发挥算式的本质,新旧知识的贯穿,引领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同时去发现被除数乘和除数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呢?对于四年
级的孩子从算式的表面看被除数乘和除数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不难,难就难在为什么商不变,这里商是经过了被除数乘几,商乘相同的数,除数乘几,商除以相同的数,所以商不变。这就是新课急需解决的问题。片段三:在算式
中理解商不变的算理从旧知中发现,被除数或者是除数只要有一个在变,商就在变,怎么才能让商不变呢?该怎么做呢?这是一个很大,很值得孩子深思的问题,引导孩子通过表面现象再到算理的认识,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学生从
算式的表面发现被除数乘几,除数乘相同的数,商不变。师:为什么商就不变呢?从而引发孩子的思考。步步引导孩子认识到,商是因为被除数乘2,商也乘2,除数乘2,商就除以2,商乘2除以2,所以商不变。从算式的表面到算理的本质,学生经过了更深入的思考
和理解,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网络,这样的教学方式,将零碎的知识和孩子片面的认识融为一体,让孩子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商不变的算理。片段四:在算式动画中,抽象出算理,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商随被除数变,商随除数变,再将算式叠加,清晰明朗的展示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将枯燥的算式动起来,活过来,让
孩子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知识得到生活,也将两个单一的旧知合二为一,让孩子感知数学的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发展数学思维。片段五:在动画直观演示中,从数抽象到被除数和除数及商从数中抽象出被除数、除数
、商,在学生喜爱的动画中,形象的感知被除数乘2(扩大),商也乘2(扩大),除数乘2(扩大),商反而除以2(缩小到到原来的样子)。这样直观的动画中,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变、除数变、商随之变化的过程。被除数乘3(扩大),商也乘3(扩大),除数乘3(扩大),商不变。再到同时乘99,商不变。引
导孩子思考,总结,归纳出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从而让升华了孩子的知识。片段六:自己举例验证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会怎么样?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在过程学生自己思考,深入了解,全面
理解商不变。二、“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展现“奇趣美”。纵观整节课,从一开始的“算式理解+多媒体演示”→“生活实例+多媒体演示”→纯粹的“多媒体演示”,既可以看到“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也可以看到由“直观形
象→抽象概括”不断递进的过程,“算式理解”和“生活实例”有利于学生进行空间感知,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空间表象,“多媒体演示”为学生拓宽了想象的空间,有利于空间思维的深入发展。以“活动”为途径,将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活动中;以“思维”为核心,抓住数学本质发展“理性思维”;以“美感”为境界,在优
化的教学情境中使得儿童的发展成为可能。这正是一个由外而内,由表及里,从显性走向隐性地引领儿童数学学习不断向纵深处前行的历程。教材的改编与应用启示。启示1:思维为本,宜重新认识数学和教学。数学教学,教的是学
生需要学习的数学,而并非完全是作为科学的数学,因而,要充分考虑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的融合。纵观全课,我设计的诸如“算式动画演示”“抽象动画演示”等过程,这些展示组织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又是新颖的,有内涵的。对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跳出了传统的“两个商一样的算式→举例商一样的算式”的固定模式,而是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观察、操作、类推、想象、演绎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就启示我们,即从“知识为本”的课堂到“思维为本”的课堂,并不需要教师
颠覆已有的教学技艺和经验,重要的是改变对数学、对教学的看法。即便是再简单的数学知识也是人类抽象思考的结晶,所以,数学知识在哪里,数学的抽象、推理就在哪里,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是水乳交融的,数学知识只是发展数学思维的
载体。思维为本的课堂,就是要把平淡无奇的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启示2:思维为本,宜抓住数学本质。就本课而言,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点不少。怎样在繁多的知识点中不迷失数学最本质的东西,首先,得抓住了数学的基本要素:新旧知识的贯穿
、数学知识的螺旋上升、商不变的算理。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才能教得轻巧,学生又学得清楚。课堂里,两个复杂纠缠在一起,思考要有成效,就必须抓得住某领域里的数学本质——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不然,就会出现学生“没听还明白,一听反而糊涂”
的现象。启示3:思维为本,宜指向核心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从教的角度看,这些核心概念是数学课程内容的聚焦点、目标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这些核心概念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该达到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思想、能力等。与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直
接相关的数学思维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代数观念。于是,我着眼于被除数、除数、商的抽象与具体关系,着力于三者内部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充分地展开观察、操作、想象,实实在在地发展了学生的代数观念。不仅如此,我还注意结
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对小学生的思考来说,直观的形式、视角越多样,积累的表象也就越丰富,进而越容易达成数学抽象、越顺利形成理性理解。这样的学习经历,也就越能产生学习感触,积淀下来便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