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西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运交换律》教案6.doc,共(3)页,1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94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教材第55~56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会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加法算式的计算过程更加简便。2.使学生经历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初步的符
号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加法算式计算简便。教学难点:探究加法运算律,并概括和归纳。教学过程:一、探索加法交换律1.创设情境,得出等式
。出示例1的情境图(只出示跳绳的学生),提问:跳绳的有多少人?引导: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出:28+17和17+28都表示跳绳的人数,所以28+17=17+28。2.研究等式,构建模型。提出要求:说说这个等式的特点。再次要求:再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启发
:如果不计算,能确定这些等式一定成立吗?为什么?引导:能写出所有的具有这样特点的等式吗?怎么办?3.概括归纳,得出结论。指出:这个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说明: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中用到了加法交换律。如,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
法来验算加法。根据加法交换律,验算结果应该和计算结果相等。二、探索加法结合律1.创设情境,得出等式。出示例1的情境图,提问:操场上又来了一些踢毽子的学生,现在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提出要求:根据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综合算
式。交流:说说解题思路及列式依据。指出:(28+17)+23和28+(17+23)都表示操场上的总人数,所以(28+17)+23=28+(17+23)。2.研究等式,构建模型。提出要求:说说这个等式的特点。引导:想一想,下面两组算式相等吗?(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引导:再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能全写出来吗?怎么办?3.概括归纳,得出结论。指出:这个规律就是加法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
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说明: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同样也用到过加法结合律,如,9+7=9+1+6。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82+8=8+82(84+68)+32=84+(68+32)75+(47+25)=(75+25)+472.根据加法运算律,在□里面填合适
的数。25+□=43+□45+32+76=□+(72+□)130+(70+65)=(□+70)+□3.仔细观察并思考,下面的等式成立吗?为什么?79+38+21+62=(79+21)+(38+62)53+81+46+19+47=4
6+(53+47)+(19+81)36+42+28+72+64+58=(36+64)+(42+58)+(28+72)尝试口算,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计算结果。指出: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加法算式的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回顾学习学习加法运算律的过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认识加法运算律的?你有什么体会?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律28+17=17+28(28+17)+23=28+(17+23)…………加法交
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