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收集与整理》教案1

DOC
  • 阅读 4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8.000 KB
  • 2022-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西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收集与整理》教案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西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收集与整理》教案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西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收集与整理》教案1.doc,共(4)页,3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91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学校合肥高新创新实验小学课名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教师姓名俞月学科(版本)苏教版章节第八单元学时一个学时执教班级二(1)班二、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第一课时____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不同标准进

行分类学生以前曾经接触过,一年级准备课“分一分”的学习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按不同标准分类,但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把一些物体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了。三、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分类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

接触统计活动,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按不同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整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分类过程既是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开始。四、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制定分

类标准,经历用不同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五、教学目标1.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从现实情景中发现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体会只有借助数据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2.学习收集数据、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3.体

会分类收集数据的作用:不同的问题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通过不同标准的分类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解决不同的问题。六、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措施:让学生经历从有效的问题情境中产生问题、讨论交流分类,到数据的收集整

理,再分析数据蕴含的信息,最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即在问题解决的任务驱使下经历了统计活动的完整过程,注重分析数据,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收集数据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的作用教学难点: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解决措施: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整理的结果,如文字、符号

、图形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讨论中渗透符号意识、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七、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分类激活经验1.请一组小朋友上前,老师按男女分两队。问:老师对这组小朋友做了什么工作?问:你们知道女生比男生多几个人吗?怎么看出来的?(体会

整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重新分:是否戴眼镜(老师演示)问:这样分类后你又获取了哪些信息?问:什么情况需要这样分类?(调查近视情况)思考如果还像第一次那样分,可以解决问题吗?(体会分类要从问题出发)2.引出“分类”与“按不同标准分类”并板书3.引导学生体会只是分类后呈现的方式不同,

但总数不变。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标准的分类是为了解决问题,因为要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以产生了不同标准的分类。教学中一环扣一环的提问,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标准的分类产生于不同的问题,体会分类收集数据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收集、整理数据也是

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二.分类整理,经历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一场景图,说明这里是童心园。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相机肯定、修正、鼓励)2.引导分类,明确标准。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解决其

中的两个问题。师:图片上这么多人,要想知道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分类)如何分类?分类以后还要想办法知道每一类各有多少人,思考要想知道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可以怎么办?(数一数)这边数一个,那边数一个,好吗?可以怎样数?有的想知道老师人数多还是学生人数多,老师有多少人

,学生有多少人,还有的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下棋的有多少人、做游戏的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等等生:数一个,划去一个。生:我们可以做记号师:这想法不错!为了使数的结果准确无误,我们不但可以数一个做一个标记,同时还要

把它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比如,1个老师可以——生:画一个钩。师:画一个钩就表示——生:1人。师:除了画钩还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生:画圈、画方块„„师:不管画钩还是画圈,都是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人。这样用符号记录下来,就能让大家看到整理的结果。像这样,数和记的过程在数学里我们称为“收集和整理数

据”(板书)同学们,想自己试着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吗?学生活动操作,拍照上传。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讲解,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师: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都做了哪些事情呀?我们是先看图,在心里提出了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呢?(根据不同的问题将图中的人进

行了分类)接着呢?按不同的标准收集整理数据,最后解决问题。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自己动手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完成后拍照上传。教师巡视,给予指导,集体订正。2.体会分类整理数据的作用。师: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们玩个小游戏,看谁能很快地说出答案。图中学生比

老师多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你是看哪里的呢?有什收集、整理数据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虽然已经有了数数的经验,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碰到大量的通过调查或实验收集随机数据的情境,这时“数一数”的方法就不适用了。因此,要让学生学会用画钩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逐

个收集逐个记录、分类整理,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并领悟通过分类收集数据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通过思考“解决这个问题,你愿意看原来的图还是我们整理出来的结果?”,让学生感受到收集数据的必要性和数据的作用。么秘诀?)小结:分类整理可以更清

楚直观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谈话:小朋友们的表现太棒了,你瞧,这是什么?你能对这些积木进行分类整理吗?你想将这些积木按什么标准分类?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分类结果,完成在数学书上(最后

共同校对)集体交流(通过分类整理,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谈话:除了积木,老师还带来了好多精美的邮票!你看,邮票上都有些什么?(面值,图案等)这些邮票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呢?请小朋友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分类标准将它们整理一下。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从收集、整理数据

开始的,学生完成书上的情境图后完成练习,使学生感受到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先分类再整理数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像这样把同样的一批事物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生活中无处不在,

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去生活中找一找,分一分,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源于实际,服务于生活八、教学流程图激发分类的需要提出问题选择分类标准收集与整理数据解决问题巩固运用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