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4-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4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605.500 KB
  • 2022-11-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4-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4-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4-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4-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4-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4-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共(12)页,60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与方法;认识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重要作用;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图

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发现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的原因,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与环境

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

意义。■教学策略本课采用模拟“漂流瓶网络交友”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上海王刚和青海卓玛的网络联系展开学习,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通过读图、析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希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装进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瓶子载着心愿飘向远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后来,人们称这样的瓶子叫“漂流瓶”。你见到过这样的漂流瓶吗?上海的中学生王刚在家乡长江口岸边就发现了这样的一只漂流瓶,瓶中还有

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住长江头,亲住长江尾,愿与亲相识,互赏家乡景。──青海:卓玛QQ:……”好奇的王刚按照上面的QQ号码和青海的卓玛取得了联系,两人成了QQ好友。我们和王刚一起去卓玛的家乡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漂流

瓶的故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讲授新课环节一:赏三江源之景师:为了让上海的王刚对家乡有更直观地认识,卓玛给王刚发来了一段手机视频。卓玛介绍说:“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雪山连

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对三江源地区有较为形象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

区的兴趣。环节二:析三江源之名承转:你知道卓玛的家乡三江源在哪里吗?活动1:定位置师:展示“青海省地图”,并在地图中描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生: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活动2:析命名多媒体展示发源于三江源的三条重要河流。生:读图说出三江──黄河、长江、澜沧江。源指的是;黄河

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活动3:说地位师:为什么这儿被誉为“中华水塔”呢?水塔的谁是从哪里来的?看微课来学习。学生看完之后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讲解: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

江河最初的源流。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另外还有大气降水,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最终流入大海做一做:【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并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制作的,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

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环节三:探三江之源师:“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三江源地区如果不探三江之源,那就太遗憾了。下面我们就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小组合作完成师: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的地区状况。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生:黄河源头区有这么多源流,哪一条是

黄河的正源呢?师: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师追问:科学考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我们的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甲:因为支流众多,寻找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生乙:在源头区,沼泽广布,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也很困难。生丙:不

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比较困难。生丁:该区高山峡谷众多、高寒缺氧、灾害频繁……师:根据考察的结果,综合分析,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生:黄河源头为卡日曲。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的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并且

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更多大河的源头在等着我们去探寻。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探寻其他大河的源地,如长江、澜沧江,乌鲁木齐河等……【设计意图】开展模拟考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也能感受科学

家科学考察的艰辛,培养积极探索、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小试身手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环节四:护三江源之地活动1:明特点生: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活动2:看变化师:看图片,说一说三江

源地区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生: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使得“中华水塔”──三江源告急。活动3:说影响师追问:这样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小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

影响生: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如果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游湖泊会萎缩,河流的含沙量将增大,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师: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活动4:明问题、析原因、找措施小组合作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

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如果我们组成生态环境调查小组,现在委派你们调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合作完成调查报告。【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

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师:由于国家的

大力保护,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也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青海的卓玛和上海的王刚共同起草了一份倡议书:【设计意图】通过四个活动展开学习,对事物的分析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以倡议书的形式,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观和人地和谐观。总结新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江源地区。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探究,我们认识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到

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卓玛和王刚起草的这份倡议书,环境就在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板书设计:教师写出主体部分,分支有学生来补充完整。【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再现本节所学内容,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并能突出学习重点。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6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