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沪教版数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2)》优秀教案1.docx,共(5)页,6.93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82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解决问题(2)—“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第71页。教材分析:本课是沪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解决问题(2)的例3,该课是打*号内容。虽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画图法、算术法、奇思妙想法等等。但基于学生的思维基础和知识基础,我设计
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立意是——尊重教材的编排和设计意图,着眼基础教材,力图让学生运用假设的思想找出不同的组合,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基于标准开展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有效学习。本课我通过“引例”,借助树状算图复习基本数量
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用书本中的“例题”揭示新课,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究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历经“假设——验证——调整”的过程,并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最后以课本中的“试一试”作为相应的模
仿练习,巩固解题策略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名题“鸡兔同笼”,感受中国古代数学文化。本课的教学,我的着眼点不仅在“解决问题”上,更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课堂学习中,我充分地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再进行总结,得出这类
问题的基本特征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最后还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寻找规律,为以后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做好方法上的孕伏。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虽已认识了树状算图,并能借助树状算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但对于要求两个未知量的应用题还是比较陌生的,因而情境引入要设置一些坡度,由简及繁做好铺垫。学生在二、三年级都初步接触过列表举例的方法,并对有序思考也有初步的经验。但通过对学生进行前测,发现学生对于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策略并不清楚,对于较小数
据的题目,大约五成的学生通过尝试可以写出答案,却不知如何书写出解题过程。而用到“列表法”去解决问题,并完整地写出来,更是甚少。思维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不是很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困难较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具体生活情景,借助树状算图让思考视
觉化,引导学生借助列表法参与探究活动,促进数学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能借助树状算图分析数量关系,能运用假设的思想,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题意检验。2、通过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探
究,使学生体验假设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了解《孙子算经》中的名题——“鸡兔同笼”,感受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运用假设的思想,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解决形如“鸡兔同笼”问
题。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导入:每年的3月12日是我们国家的植树节,“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的同学一起参加了这个活动。1.出示引例:参加植树活动
的有5个男生,2个女生;每个男生种4棵,每个女生种3棵,一共种树多少棵?2.学生默读题目,初步理解题意。3.借助树状算图分析数量关系。4.列式解答(口答)。2、出示例题:参加植树活动的学生人数共有13人,每个男生种4棵,每个女生种3棵,一共种树43棵,求参加植树活动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1)
学生默读题目,初步理解题意。(2)填树状算图分析数量关系。(3)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问题设置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借助树状算图的分析,整理、归纳出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初步感知问题的特殊性,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列表法。2、学生尝试用列表法,解决问题。3、交流汇报。4、总结方法:列表的时候,我们是先假设男、女生的人数;再求出植树棵数和题意进行验证,如
果不符合题意,还要再调整,直到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列表法是解决问题最朴素的方法策略,也是其他方法的基础。经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学生合作交流,充分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列表法,扎扎实实地经历了“假设→验证→调整”这一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从知道尝试到学会验证,学
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模仿练习、巩固新知1.介绍《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2.出示:有若干只鸡和兔,它们共有15个头,38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3.借助树状算图、分析数量关系。4.学生独立完成。5.汇报交流。【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孙子算经》中的名题—
—“鸡兔同笼”,既感受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又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借助模仿练习,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体验列表法的整个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并交流解题的方法,考察学生对
方法掌握的灵活性。最后观察总结,得出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寻找规律、激活思维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2.出示问题:第一个男女植树问题中每调整一次,总棵数总是相差几?第二个鸡兔同笼问题每调整一次,总脚数相差几呢?3.生交流、汇报4.初步探
究,寻找原因5.同桌讨论,探究原因。6.媒体演示,分析原因。7.激活思维,延伸学习思考题:根据找到的规律,能否通过计算,将假设一次调整成功?【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比较,寻找总脚数与总棵数变化的规律,了解两
者不同的原因。再通过对表格的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总脚数的变化与鸡、兔只数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的寻找为课后学生自主探究用“算术法”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最后,用“设疑”的方法结束本课,旨在告诉学生学无止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策略
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列表法(有序思考)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植树的棵树开始和题意比较0130×4+13×3=39假设×1121×4+12×3=40调整×2112×4+11×3=41验证=43×3103×4+10×3=4
2不是是×494×4+9×3=43结束√答:男生人数有4人,女生人数有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