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沪教版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小练习(2)》教学设计4.docx,共(6)页,146.81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80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时间的初步认识(3)复习》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复习课是在《时间的初步认识(3)》(年、月、日相关知识)全部学完之后,是对“时间的初步认识”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和运用的一个课时设计。由于学生有过用思维导图梳理一二年级时分秒
的相关知识的经历,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进一步完善,把所学时间知识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梳理;整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从纵向和横向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初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化思考及对数学模型思想的初步渗透。在实际运用知识环节,创设问题
情境,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时间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时间观念的养成。【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在交流与思考中,梳理“年、月、日”相关知识。2.在
运用年、月、日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日期的表示方式、大月和小月以及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天数计算等相关单元知识。3.经历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对时间有关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分析
、转化、归纳和实际应用能力。4.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作用,形成珍惜时间的感悟与体验。【教学重点】1.梳理和年月日有关的时间知识,初步体会梳理知识的方法。2.会调用相关时间知识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时间观念。【教学难点】1.梳理所学时间知识,形成较系
统的知识结构。2.根据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时间相关知识。【主要设计思路】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常用的时间单位,并了解了相关知识,已具备了初步的时间观念和感知经验,但对整体的概念性知识的掌握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有关“时间”的知识系统,且中、低年段
学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具象到抽象,知识结构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整节复习课首先关注的就是对所学时间知识的梳理,初步体会梳理知识的方法;其次引导学生会主动调用相关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对教学重点的落实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本堂课从回顾时、分、秒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的制作引入,唤醒学生对知识梳理方法的回忆,通过梳理归纳知识方法的迁移实现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结及知识梳理方法的共通之
处,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化,从而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整体把握。在知识综合应用阶段,创设问题情境,设计3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教师引导寻找问题与知识的联系;第二层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能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点;第三层次: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一组有关联的问题展开与
解决,激发学生自主、灵活调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基于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采用学生自助尝试思维导图制作、师生互动板书呈现知识结构梳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形成较清晰的知识体系,初步形成对知识进行结
构化思考的能力;在综合活动中,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准确地、灵活地调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逐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25-31课型复习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复习课是在《时间的初步认识(
3)》(年、月、日相关知识)全部学完之后,是对“时间的初步认识”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和运用的一个课时设计。由于学生有过用思维导图梳理一二年级时分秒的相关知识的经历,基于学习经验的正向迁移,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进一步完善,把所学时间知识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
行自主梳理与建构。基于知识的梳理回顾,在实际运用知识环节,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引发学生主动调用相关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整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从纵向和横向揭示知
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构建时间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时间观念的养成。教学目标1.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在交流与思考中,梳理“年、月、日”相关知识。2.在运用年、月、日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日期的表
示方式、大月和小月以及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天数计算等相关单元知识。3.经历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对时间有关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分析、转化、归纳和实际应用能力。4.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与作用,形成珍惜时间的感悟与体验。教学重点1.梳理和“年、月、日”有关的时间知识,初步体会梳理知识的方法。2.会调用时间的相关知识,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梳理所学的有关时间知识,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结构。2.根据实
际情境,灵活运用时间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教学环节及对应目标师生活动与设计意图评价及关注点活动一:方法迁移梳理知识(对应目标1)1.梳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思维导图引入(1)作品呈现(2)观察交流: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知识进行整理?2
.梳理有关“年月日”知识,完善知识结构(1)思考交流:如何梳理“年月日”有关知识?(2)小组合作:通过完善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3)集体反馈,板书呈现3.教师小结【设计意图】在一、二年级“时、分、秒”的学习时,学生已经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的
经历,通过作品呈现——唤醒学生对梳理知识方法的回忆;通过学生交流——找到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知识梳理方法的共通之处;通过小组合作——把梳理前继知识的方法迁移到有①知识梳理的方法。②能比较清晰地表述与时间有关
的认知。关“年月日”知识的梳理中。通过思考与交流——在分析、归纳中初步形成对知识的结构化思考,初步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活动二:创设情境合理运用知识(对应目标2、3、4)1.创设情景,出示问题1:小胖爸爸计划2019年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就去北京出差,他的出行日期是()(1)阅读文
本,找出相关信息。(2)独立思考,完成填写。(3)教师引导,理解解决问题时运用到的相关知识。2.出示问题2和问题3:爸爸预计3月1日工作结束后乘火车回上海,他要在北京出差()天。他打算要做一份详尽的出差报告,将于第一季度的最后一天交给总经理
,上交报告的日期是()。(1)独立思考:需要用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2)小组交流:在思维导图中找出所用的相关知识。(3)集体反馈,核对。小结:面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我们要仔细审题,准确运用相关的知识,采用比较合理的方法来解决。【设计意图】设计生活问题情景,引导
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建立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连结,体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对知识的运用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1.对知识的应用①理解解决问题时运用到的相关知识。②能记录简单的思考过程。③对解题方法进行简单归纳。2.数学练习习惯养成:①阅读数学文本,找出有用信息。②通
过查阅月历对答案进行检验校对。活动三、任务驱1.创设情境,综合应用知识:3月2日(周六)上午,小胖爸爸必须在早上8:00到达上海开会,你觉得爸爸会乘哪班火车回上海?①面对具体问题,比较全面地展开动,综合应用知识(对应目标3、4)(提供
相关火车列表信息)(1)学生阅读相关信息,尝试练习。(2)小组交流不同的解决方案。(3)集体反馈合理方案。2.小结: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有时需要我们能更灵活更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意图】在综合、灵活运用时间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问题思考的全面性,方案
决策的合理性,进一步理解、深化所学知识,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转化、归纳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思考。②找到比较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③面对具体问题,能调用相关知识。四、活动总结(对应目标4)1.教师总结2.珍惜时间的教育【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再次回顾课时学习过程,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再次理解体验梳理知识对学习的意义。对学习方法的归纳。五、课后拓展(对应目标1)课后实践作业(任务)课后按照今天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完善有关时间知识的思维导图。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与多样性。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