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剪纸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1

DOC
  • 阅读 3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83.878 KB
  • 2022-12-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剪纸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剪纸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剪纸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1.docx,共(5)页,83.87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76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数与形——剪纸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剪纸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2.让学生体验经历计算中探索规律形成的过程,发展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积累活动经验,培养数形结合思想。3.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悟数学的魅力。教

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画图、尝试计算、逐步观察、分析、推理、发现规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以及借助集合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探索规律过程中所运用的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线段图教学

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你吃过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把一根很粗的面条两端捏合在一起一拉,变成了两根面条,然后对折,再拉开再对折……。面馆师傅拉多少次才能超过1000根面条?借助手中的绳子和表格探索结果。次数根数2、教师

小结,引出课题教师:借助图形和表格不但能帮我们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二、探究新知(一)引出新知1、教师:教师:选择你喜欢的图形,把老师叙述的意思在你的纸上画出来,并标上次数。小明做剪纸游戏,他第一次剪下一张纸的

一半,接着又剪下剩下的一半,再剪下剩下的一半,这样连续剪了五次。2、展示学生的画法,(不同的画法,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并出示教师的画法。(这样的画法便于我们分析。)(二)提出问题1、教师:看着这个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每次都是用剩下的一半,也就是前一个数的122、教

师:如果要继续剪下去,可以吗?剪得完吗?教师课件演示,渗透极限思想。3、你能把相应的分数在图上表示出来吗?学生先标,然后老师也标上分数,方便学生提问。4、看着这个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预设学生问题:①2次剪

下几分之几?②3次剪下几分之几?③前5次一共剪下几分之几?④7次后还剩下几分之几?⑤……N次后一共剪下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列出算式:生1:每天剪下一半,也就是剪下21,第二天剪下41,也就是+2141生2:21+41+81生3:那五次就是2

1+41+81+161+321=生4:那七次就是12+14+18+116+132+164+1128=生5:那n次呢?怎么列式?教师:对呀,n次怎么列式?仔细观察算式中的分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生:21就是121,41

就是122,81就是123,所以n次就是12𝑛,列出的算式就是12+14+18+116+132+164+1128……12𝑛=(三)解决问题1、教师:看我们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怎么计算出结果呢?出示探究要求①仔细观察手中的学具

,想一想,怎样计算?提示:可以从简单处入手。②先独立解决,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学习单:第一次:12第二次:12+14=第三次:12+14+18=第四次:12+14+18+116=第五次:12+14+18

+116+132=……第n次:12+14+18+116+132+164+1128……12𝑛=(四)展示交流教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操作、观察、分析、计算,有没有什么发现?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方法一:通分计算

(大屏幕展示)方法二:寻找规律21+41=4343+81=8787+161=16151615+321=323121+41+81=8721+41+81+161=1615……所以:12+14+18+116+132+164+1128=12712812+14+18+116+132+164+1128……12

𝑛=1-12𝑛=或2𝑛−12𝑛这个算式中的后一个分数都是前一个分数的一半,我们发现依次加下去,越来越接近1,与1就差一点点。(差一个分数单位)所以结果就用1减去最后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三、回顾反思1、教师:刚才我

们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探究发现规律,用规律计算比较简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探究过过程。我们首先借助手中的学具(圆形、正方形、线段图)把这些分数在图上表示出来,结合图对这些算式进行观察,分析,接着从简单处开始进行计算,又发现算式后面的结果接近1,和1就

差一个分数单位。因此推理出这类算式的规律。如果我们直接看着长长的算式直接算会怎么样?我们是把算式拆开来计算的,也就是从简单处入手,由易到难。(板书: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数学文化:《庄子•天下篇》引用过这样的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其含义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可见,我们中国的文化多么博大精深。四、灵活应用:1、试着用你学习的方法计算下面这道题:31+91+271+811+2431=41+161+641+2561=如果把这一类归纳推广一下,就可以表示为:五、课堂小结1教师:说一说今天这

节课你对数与形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收获或感悟,交流对用“数与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感悟。(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代数问题形象化,使其直观、简洁、易懂)2、教师: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思想,那我们就要:见数(思形),见形(想数),对

于数形结合的思想,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你理解他这句话的含义吗?3、教师:其实跳出数学,看看我们大自然当中,像这样完美结合的事物有很多。(对比图)教师:没有水土,树木不能生存,没有树木,水土面临流失。这种相互

依存,相互帮助,相互成全的事情还有很多,那也就是说只有这样,我们的大自然才会美好,社会才会和谐,对不对?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与同学交往和谐相处相互帮助。练习试一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尝试计算:𝟏𝟑+𝟏𝟗+𝟏𝟐𝟕+𝟏𝟖𝟏+𝟏𝟐𝟒𝟑=𝟏𝟒+𝟏𝟏�

�+𝟏𝟔𝟒+𝟏𝟐𝟓𝟔=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