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doc,共(7)页,6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75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走进中秋-----月饼大调查”实践活动课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数学学段:第二学段年级六相关领域统计、综合实践教材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年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统计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知识面之一,它与日常生产、生
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应用极其广泛。可以说,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并作出恰当选择与判断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由于统计内容的基础性、现实性和应用性,它在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广为分布,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
外的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本次实践活动课我根据“走进中秋”这个大主题,将小主题确定为“月饼大调查”,通过对喜欢的月饼种类、喜欢吃的月饼馅种类,吃月饼的时
间、吃月饼的方式及购买月饼的价格这5个问题的调查分析,不仅使学生的调查能力、与人沟通交往能力、整理筛选问题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各种能力得到培养,而且还使学生对身边的节日特征感兴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学生观察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数学
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地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清楚地有条理地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描述身边的世界。教学背景分析2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并且已经初步形成统计的意识。统计
内容,学生的感觉是“好学”,内容很容易懂,无非就是画画图、观察所得信息、提出问题之类的,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老师们也觉得统计内容“好教”,教学没有什么“压力”,学生学完例题后,完全能独立地完成相应的作业,应付试题的考查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孩子们在教材中根本就感受不到数据的收集整理
的过程,都是书中提供现成的数据,和图,让学生直接进行分析整理,根本就感受不到统计的真正作用,感受不到统计的价值。所以本次实践活动我让每个孩子都真正的经历统计的整个过程,运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统计的相关知识独立的
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真正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励了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从而来拉近生活和知识两者之间的距离。教学方式: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此活动我主要采用个人独立活动和小组合作活动相结合,辅以教师的适当指导,实现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调查方法: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里人对月饼种类、馅类、吃月饼时间、方式及购买月饼价格的情况网上资料调查:通过网上信息的查询与筛选,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走进超市采访调查:通过对超市
营业员及购买月饼人群的采访了解月饼价格、种类等相关信息。技术准备:ppt(教师和每个组的)手机照片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1、根据时间活动的主题,探讨出要调查的问题。2、根据自己的家庭人数领取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根据收集的数据在组长的带领下整理数据。4、通过查阅资料,对整理好的数据
进行分析。5、通过总结活动成果,体验实践活动课的价值。教学重点:体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中秋氛围。教学难点:3通过此次活动对中秋传统吃月饼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感受到此次实践活动的价值。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前期活动回顾,引入交流展示交流---分析数据讨论总结谈感受,谈统计的作用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前期活动回顾,引入交流由于本节课的活动主要内容是分组对数据进行分析,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先带领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顾了前3次活动的主要过程,采用照片回放、方法回顾、总结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进行。首先第一次活动是1、确定调查问题走进中秋的活动,我们前期已经进行了三次活动,第一次,当我们得知要开展此次实践活动之后,我们确定了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走进中秋大调查”。既然是调查活动,那我们就要确定调查的问题(板书:确定调查问题),因为过中秋离不开吃月饼,所以我们
就围绕着“月饼”进行讨论,经过同学们的讨论研究,我们将此次要调查的问题确定为以下几项:(幻灯片出示)1、每年过中秋节你喜欢吃哪种月饼?A、京式月饼B、广式月饼C、滇式月饼D、苏式月饼2、你喜欢吃什么馅的月饼?A、枣泥B、五仁C、水果D、莲蓉E、蛋黄F、其他(请注明)3、你选择每天什么时间吃月饼?
A、早晨B、中午C、晚上D、不固定4、你们家吃月饼的方法是:A、自己吃自己的,每人一块B、将月饼切开,全家人分着吃45、你们家庭购买月饼的价格在A、30-80B、80-120C、120-200D、200以上【活动说明:这一活动是采取小组活动讨论
的形式进行的,因为过中秋离不开吃月饼,所以我们就围绕着“月饼”进行讨论,让每个组把同学们觉得离生活最近,自己或家人最想知道的问题讨论出来,然后全班交流,最后经过同学们的讨论研究,我们将此次要调查的问题确定为5个。当然这期间离不开教师的提醒好和引导,
因为毕竟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需要教师帮他们筛选既容易调查,又离生活实际比较近,更得是人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2、收集数据确定了要调查的问题之后,同学们当晚就进行了第二项活动---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老师将调查问卷进行了复印,根据每个同学的家
庭人数进行了发放,此项活动,得到了同学们及家长的大力支持,每位同学及家长都认真的进行了填写。(幻灯片放映同学们及家长填写调查问卷的照片)并在第二天将调查问卷全部带回。在这里老师要表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及你们的家长,你们如此认真的完成任务值得老师为你们点赞。【在回顾这个过程
中,我将同学们及家长填写调查问卷的照片一一用幻灯片进行展示回放,同学们看着熟悉的照片,回想着当时的情境,再一次跟随老师一起经历了数据收集的过程。】3、整理数据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三次活动----整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是通过每个组的组长及组员的共同努力才完成的。看,这是同学们整理数据
的过程(幻灯片放映)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由各位组长负责把本组同学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组长都用到了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在整理的过程中,有的组长指挥得当,组员非常有自觉性和纪律性,所以完成的很快,但也有的组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打闹、不
认真、配合不默契等。当时我们也及时的进行了总结。各个组也互相借鉴了经验,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会做的越来越好。【说明:让整理的比较快的组长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的,各个组也互相借鉴了经验,其实组长用到的方法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整理,也就是把每个人收集的
的5道题的数据分别一次性整理,再整理第二个同学的,以此类推来完成。另一种方法就是一道题一道题的整理,这就需要组员的密切配合才能很顺利了。其实这两种方法配合好了都可以很快的完成,我都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对出现问题的组员进行了及时的批评指正,相信同学们
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会做的越来越好。】每个组整理数据之后,我们又进行了全班性的整理,把每个组整理的数据进行汇总。选派两名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汇总整理,在他们整理的开始阶段,也遇到了方法的问题,比如怎样板书更简明清晰,怎样方法更快等,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及老师的指点之后就很顺利的进行了。而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也
没有闲着,他们都都认真的进行监督,计算,最后,顺利的把数据都整理了出来。然后我们5每一位同学都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整理好的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4、分析数据的课前准备“根据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网上资料的调查”绘制好统计图之后,我们又分组进行了第四项活动---分析数据的课前
准备“根据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网上资料的调查”。想信同学们调查的内容一定很丰富,组长及组员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为同学们进行分析了。下面我们就进行今天的主要任务----分析数据【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比较难,比较复杂的过程,对于数据的分析,学生的视觉比较单一,浅显,所以需要教师的指导,告诉他们从哪些方面
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帮助他们筛选有用的资料,同时组长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要指挥本组的成员去查阅资料,要整理本组的资料,要制作幻灯片,要用幻灯片绘制统计图,这期间我还给每个组长进行了幻灯片制作的培训,可以说这个过程真的是一个丰富、有难度,孩子增长能力的
过程。】二、展示交流---分析数据分组对每一道题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是展示孩子们风采的过程,是孩子们语言表达,互相交流的过程,是互相评价,感受统计分析数据作用的过程。所以,这是这次实践活动的重点,于是老师把主阵地换
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展示交流。】1、第一组(3人)分析第一题“中秋节喜欢吃哪种月饼”的数据首先出示统计图的数据结果,让孩子们看到数据,然后根据数据进行分析。从月饼的种类,流行地域,制作特点,人们的习俗特点等几方面介绍,让孩子们知道了人们喜欢吃京
式月饼和广式月饼的原因。2、第二组(4人)分析第二题“喜欢吃哪种月饼馅的种类”的数据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数据相差不大,说明月饼馅种类繁多,符合人们的各种口味,那这里主要分析什么呢?我结合生活实际,让这组的同学主要介绍典型馅类的
营养特点,及水果月饼的特点,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同时也了解到水果味和水果馅的真正区别在哪里。3、第三组(3人)分析第三题“大家每天什么时间吃月饼”的数据统计图可以看出时间不固定,大多数人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上网调查有没
有什么讲究,与传统节日的风俗有没有联系,而且还从健康的方面也进行了分析。4、第四组(2人)分析第四题“每个家庭吃月饼的方法”的数据这个问题其实很少考虑,几乎都是没人吃一块自己吃自己的,根本没想过有什么
讲究,经过同学们的上网调查,也找到了分着吃更符合中秋团圆吃月饼的寓意,同时也更健康。5、第五组(2人)分析第五题“每个家庭购买月饼的价格这组数据的分析,是调查问卷及采访超市营业员相结合的方式得出来的,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6提高,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中秋吃月饼有了讲究,除了为自己家
人购买月饼,还为亲朋好友购买月饼,所以消费水平自然会提高一些。通过走进了超市进行调查,发现盒装月饼售价多在300元以内,其中一百多元到二百多元的占了大多数,与统计图的数据相吻合,另外我们还采访了一部分购买月饼的人群,这些人大多认为吃月饼是为了迎合中秋节的气氛,尝尝鲜,不会购买价格很贵的
月饼。【在孩子们进行汇报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语言表达还是比较流利顺畅,有条理,发言时比较自然,还是有些孩子很紧张,最重要的是发现孩子自己表达是比较好一点,但是互相交流及评价的过程还是缺少互动的气氛,显得有些生硬尴尬,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加强培养。】三、讨论总结谈感受,谈统计的作用这次
实践活动,我们一共经过20多天,我们走出了教室,深入到了家庭,甚至有的同学还到超市调查采访,那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活动后组织学生畅谈感想,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及
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可以加深对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进步情况以及优缺点的认识,同时还可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完善以后的学习活动。】你们觉得我们做这项统计活动有什么用吗?可结合自己或家庭,商家或消费者谈谈。在感受统计的作用时指导孩子们通过商家和消费者两方面进行讨论:例如:商家
可以将各种月饼馅适合什么人吃,不适合什么人吃进行说明;可以将传统的月饼吃法写在包装上;可以做个专门的小册子进行宣传:指导人们健康的吃月饼,指导人们选择合适的时间吃月饼等等。这对于商家老说可以促进销售提
高销售额,而我们消费者也是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选择,健康、科学的吃月饼。四、教师总结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前我们做统计的题目都是书本上现成的图,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这次活动,我们自己确定调查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进
行分析数据,感受到了活动的价值所在,感受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本节课,我将以教师评价结合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学习的情况、学习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于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提出调查问题,是否积极配合家长做好调查,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是否积极配合组长进行整理,在采访调查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否想办法解决等,在这次实践活动之后能否感受到统计就在身边及统计的作用。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7此次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真正经历一次统计的全过程,期间教师与孩子们一起确定主题,确定调查问题,让孩子们自己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可以说孩子们真正的经历了统计的整个过程,感受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是孩子们以前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很高,完成任务都很主动。以前在课本上孩子们接触到的统计都是现成的数据,现成的统计图,孩子们只根据统计图简单的提出问题,写出了解到的信息,根本真正感受不到统计的价值,也不了解统计到底有什么作用。而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孩子真正的了解了什么是统
计,什么是真正的分析数据,分析数据到底有什么作用。孩子们也在此次活动中感受到了团结、互助、交往、独立。这也是孩子走出学校,融入社会的很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