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设计3.doc,共(4)页,7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70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02页例1和例2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单位还缺乏认识,通过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让他们认识一些不能实际计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认识秤等工具,了解称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测、比较、分析等初
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4、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准备:盘秤、天平、口香糖、菊花茶、瓜子、二分硬币、500克的盐、一包1千克洗衣粉、5千克的洗衣液、体重秤
等。2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课件出示逛超市的图片:分别买什么东西及这个物品有多重?)师:同学们有没有跟爸爸、妈妈去过超市?生答师:她们都买了些什么?生答师:它们的质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克,千克,
g,kg)师: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二、探究新知:认识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1、认识克。课件出示图片:口香糖3克,菊花茶12克,瓜子100克。计量比较经
地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1)感受1克。师:你们猜一猜这个两分钱的硬币有多重?(生可能猜出是1克)那到底有多重呢?刚才同学们在认识秤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像这样比较轻的物品用什么称?师:很好!当我们用天平秤称完之后,发现两分的硬币大约是1克重(课件出示天秤)师:1克重的物品
放在手里是什么感觉?请各小组拿出两分的硬币第个人都掂一掂,感受一下。老师有一个问题,1克黄豆有多少粒?生猜一猜,师称一称。2、认识1千克。(1)感受千克。3师:一袋是500克,那两袋是多少克呢?(生:1000克)算的真快,怎么算出来的?(500+500=1000克)(板书:500+500=
1000克)师:同样是这两袋盐放在秤上称一称,你能读出食盐的质量吗?(师操作:把两袋盐放在盘称上称,课件展示用秤称的两袋食盐的照片)请几位学生读出称出的结果,再请一位学生到前面写一下。(1千克)师:指针指到1,而单位是千克,说明两袋盐
是1千克,他写对了。师:我们刚才算出两袋盐是500+500等于1000克,用秤称出来的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师:也就是1000个1克就等于1千克。(板书:1000克=1千克)师:前面1000克是以克为单位的,(板书:在1000和
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后面1千克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板书:在1和千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2)教师教学如何读。教师先说一遍,再单独找几个学生读,再全班齐读。(3)找一找,掂一掂。师: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再找一找桌面上哪些东西是1千克重的。(生汇报:沙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一袋沙和两袋盐
掂起来感觉差不多。用台秤称一称的确是1千克。师:刚才体验了那么多质量,我们了解到,一般情况下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地几种“秤”(课件出示教材102页几种秤的图片)(盘秤、弹簧秤、电子秤、体重秤)4懂得用体重秤读出自已的体重。三、巩固应用:能感知物
体的质量1、完成第105页第1题。师:下面我们就分辨一下这些物品分别有多重?(生汇报)2、完成第105页第2题。师:下面我们就分辨一下这些物品到底是用千克作单位还是克呢?(生汇报)3、完成第106页第6题。师:比较一下大小?(生汇报)四、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
知识和方法。提问: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小结:克和千克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我们要多留心观察。板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1)质量单位:轻-----克(g)重-----千克(kg)1000克=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