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docx,共(1)页,16.00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70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认识除法教学反思我今天讲的这节课是《初步认识除法》。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
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而除法的含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成为本节课的重点,亦是关键所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
进行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平均分物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课堂一开始,就激励学生自己操作: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分几个?让学生
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去分,在交流中发现,不管怎样平均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熊分6个。由此抽象出除法算式,步步为营,丝丝相扣,理解了数学上这个抽象而笼统的概念。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
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所以课堂伊始我就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选取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熊大
熊二分苹果这一素材,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善课堂评价艺术,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学习教学技巧及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