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上册《重叠》教学反思.doc,共(1)页,2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62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后反思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重叠问题在本课中,我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当个别学生条理不清时,运用小组合作,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寻找一种清楚、科学的表示方法
。当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时,我为学生创设表达、质疑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逐步推向深入。引导其经历操作、探索、发现、调整、完善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所表示
的意义,再借助韦恩图从不同角度思考,根据数据列式计算出总人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一般方法的规律性,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感受到集合思想的应用价值,使学生的思维上升到更为抽象的理性认识领域,经历从现象到问题再到本质的深刻思考。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最后,我出示:六一汇演参加跳舞的14人,参加合唱的30人,参加这两项的一共有35人,两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我先问学生:1、韦恩图中跳舞的14人在哪表示?合唱的在哪表示?参加的一共35人又要表示在哪呢?问题层
层递进,把前面抽象有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图形,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用画图、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意识,活化所学知识。在本课中,自己关于重叠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还不够。关注全体落实不到位,所以本课在教学中很难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由其是中下学生。学生
间的交流与评价还不够充分。在每个环节,尽管都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展开交流与评价。但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有些交流与评价进行的不充分,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去追求做得更好,不断的修改、不断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