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在方格纸上放大、缩小图形》教案(1).docx,共(5)页,21.50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25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下册71-7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以及把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2.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
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放大与缩小谈话导入1.观察体验师:同学们,冬天到了,你们最喜欢这个季节的哪种自然现象?(雪)师:老师有一个遗憾,没有仔细观察过一片雪花的形状,你们观察过吗?为什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美丽的雪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学生仔细观察)师:那么雪花就像图片里
一样大吗?(不是)图片里的雪花被放大了。(板书:放大)师:让学生观察显微镜、照片。师:这些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2.联系生活实际(1)观看主题图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
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学自由发言)(2)学生举例。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说。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
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小组合作交流)1.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根,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
边三角形。师:观察三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2.让学生观察1和2两个三角形,说一说两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生试述,互纠)师:数学语言要求严谨,我们叙述时应注意细节方面,如: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一个
三角形边长的2倍,我们就说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第二个图形。还可以说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二个三角形边长的1/2,我们就说第二个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1/2后得到第一个图形。3.再次小组观察、讨论1和3两个三角形,说一说两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二)动手操作学生
亲自画一下放大后的图形和缩小后的图形。重点讲解:缩小图形时一般说成是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三)巩固练习做一些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题。重点说一说如何放大圆形。三、课堂小结:如何放大或缩小图形。四、板书设计:图形的放
大与缩小放大图形时各边都要放大相同的倍数(缩小时也一样)。《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它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征就是“形状(角度)不变,大小改变”。通
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图形是按什么标准放大或缩小的,而且能用网格图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本节课开始我利用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
时学生因胆怯跟我的配合不积极,我感觉是平时这样的形式太少的原因吧!再有就是可能我跟学生的沟通还不太到位。讲课过程中有些词把握得不是很好,造成学生理解有点迟缓,回答的结果与自己预设的有些偏差。我决定以后会在语言的精练准确这块儿多下
功夫。说到教具的准备,目前为止我还算满意。因为我想从潜意识里让学生勇于发现生活中的一切可利用的事物,让他们养成善于观察生活。利用生活的好习惯,学会就地取材,让生活变得更简便、更美好。总之,这节课我一直
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