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综合运用》教学设计(1).doc,共(8)页,4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12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情感目标:将美育、德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
的思维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播放课件)听,然后说说你听见了什么?生:听见
了小鸟的叫声。师: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师:活泼可爱的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在我国杭州风景秀美的千岛湖上就有一座美丽的鸟岛,(出示课件)每年都会有很多的人乘船到鸟岛去游玩!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师:(出示课件)这不,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正在码头上准备出发去鸟岛呢。说说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
信息?生:我发现码头上有很多小朋友。生:我发现船上写有“限乘68人”师:“限乘”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不能超过68人的意思。师:超载了会怎么样?生:船会沉下去。师: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要按要求坐船。师:如果现在让四个班的小朋友同时坐这艘船前往鸟岛,能坐下吗?生:不能师:
为什么?生:因为人太多了,船会沉下去。师:那你们在估计一下,要几艘船才能将这四个班的小朋友送到岛上呢?生:两艘。师:到底你们估得准不准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出示主题图)齐读问题。师:我们逐一来解决。首先,二
(1)班和二(2)班的小朋友们能合乘一条船吗?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算式?(板书)23+31=师:二(3)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们能合乘一条船吗?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算式?(板书)32+39=师:现在老师把这两道算式提炼
出来,(出示算式:23+31=)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具体算一算!算完的同学请举手。师:你算得这么快啊!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强调这是不进位加)师:谁有不同的算法吗?这些算法都很好,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师:
现在,你知道二(1)班和二(2)班的小朋友们能不能合乘一条船了吗?为什么?生:因为54<68,所以二(1)班和二(2)班的小朋友们能合乘一条船。师:我们用不同的算法解决了二(1)班和二(2)班的小朋友们合乘一条船的问题,现
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二(3)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们能不能合乘一条船?(出示算式:32+39=)师:用口算的方法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强调这是进位加)师出示课本的口算方法:看看老师的
算法和谁的一样?师:这些算法都很好,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师:既然二(3)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们不能合乘一条船,那该怎么办呢?生:把二(3)班的小朋友分一些出来到二(1)班和二(2)班合乘的船上。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如果让二(3)班的小朋友上船,
那么,还能上几人?(出示课件)师:齐读题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板书68-54=)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该怎样算?生自由讨论。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强调:不退位减)师出示课本的口算方法:看看
老师的算法和谁的一样?师出示课件,生齐读题目:二(3)班的小朋友上去了14人后,还剩多少人?谁会解决?(板书32-14=)请学生起来说算法。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解决了这么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问题。为了奖励大家
,老师决定让你们跟随光明小学的小朋友一起到鸟岛参观!出发了(播放课件)三、巩固练习师:你们觉得鸟岛怎么样啊?生:很漂亮。师:鸟岛很漂亮,那里的纪念品也很吸引人。这不,小明正在烦恼呢!他想给爸爸妈妈各带一样纪念品回去,但他不知道选什么好?你们能帮助他吗?我们先看
看他选了哪几样物品?(出示课件)哦,原来是舒服的小鸟抱枕,可爱的小鸟闹钟,实用的小鸟提包,还有漂亮的小鸟工艺品。下面我们就来帮助他吧!(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投影学生作品,让他说说自己的算法。四、总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欣赏了鸟岛美丽的景色,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请你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3+31=5432+39=7168-54=1432-14=18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体现算法多样的同时,最大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逐步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我以学生乘船去千岛湖游玩为主线,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整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其次
,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千岛湖,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2、在教学中,我把如何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探索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肯定学生的不同口算思路,注意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在练习设计中,改变枯燥抽象的数字
计算练习,选取了与主题图内容相关的选纪念品问题。使得整节课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提高技能。同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外,给爸爸妈妈选纪念品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德育渗透。4、我的这一节课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老
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当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有不足之处:在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时,我处理得有点仓促,应该多让学生评价交流。由于学生先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先入为主”的观念使部分学生倾向于在心里用笔算的方法计算,本节课教学后,学生的计
算方法依然停留在相同于笔算的从个位算起的方法上。今天听了冯学梅老师的一堂《找规律》一课。她分游戏导入,引出规律、创设情境,探索规律、动手操作,感受规律、联系实际,寻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总结评价,延伸规律这六个层次展开教学。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让学生从简单的拍
手游戏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这一环节,老师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
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三、动手操作,感受规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把获得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简单数学模型。四、联系实际,寻找规律通过欣赏与
广泛寻找生活中具有相同规律的现象,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的普遍性。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有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布置开放性作业,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
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装扮生活,美化环境的愉悦。整堂课下来,针对姚老师的教学过程,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在思考:1、出示的小淘气变脸的情景与小东家墙面与地面瓷砖的情景雷同,教学的素材有重复,建议舍去其一,重点针对一个场景分析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横着、竖着、斜着)发现规律,大胆放手让学生述说
。2、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讲的太多,学生完全有能力把循环排列的规律表述出来,那么老师只有把学生的表述再作加工与修改就行了。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希望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