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天安门广场》教学素材4.doc,共(11)页,4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09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安门广场》1.《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2.《天安门广场》教学实录及评价3.《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联系生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36~37页。教材分析: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了解了观察点
、观察角度对观察范围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编排上,首先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主题照片,并在主题照片中标出4个观察点,接着出示两副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和形状,确定照片的拍摄位置,体会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本课是这一单元新知识的
最后一节,从天安门广场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知识,这本身对学生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了解观察角度、远近、观察点等因素对观察物体的影响,提高观察物体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
关系。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得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和方位。3.通过探索辨认照片拍摄位置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难点: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正确判断连续拍摄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难点: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
的变化。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情境入手,观察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实物照片。(1)课件展示一组蒙城博物馆的照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猜测照片中的景物是什么地方。组织学生分辨出每张照片的拍摄位置。(2)判断每幅图的拍摄位置。(3)请同
学们说一说它们的拍摄顺序。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明确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4)小结:看物体时,离的越远,看到的物体越(多)越(小),比较模糊。离得越近看到的物体越(少),越(大),比较清晰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一)实践应用,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36页天安门广场主题图。2、对天安门有哪些了解?(指名口答)3、出示天安门广场简介,指名读一读。师:北京天安门雄伟壮阔,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天安门广场。板书:天安门
广场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天安门的位置大小等知识,老师这里有一张天安门广场图片出示课本情境图,老师在上面标上了4个序号,想一下,如果你分别站在这四个位置向毛主席纪念堂看去,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呢?⑴、学生独立观察,思考。⑵、师出示课本36页中间的两幅图片,提问:这两
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⑶、学生观察思考。教师适当引导:先想一想,站在各个位置,都能看到建筑物的哪个面,再对照图比对这判断。师:把你的想法同桌之间交流一下。⑷、学生反馈汇报:学生汇报每幅图各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和方法。4、评
价学生的回答。师小结:我们判断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先找一个主要建筑物为参照物,依据看到的面,然后确定观察的位置,也就是观察点。(二)课件出示教材底36页下面的两幅图。刚才我们已经根据照片判断出了上面的两幅图是从⑴、⑷两个位置拍摄的,下面
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哪两幅是从位置⑵拍摄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要求:先仔细看图,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在回答。(三)提问:想一想,从位置⑶可以拍到什么?拍不到什么?学生合作交流,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选派代表在班里说一说。教师归纳:通过刚才
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说明观察角度对观察的效果影响非常大。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板书)三、反馈练习,巩固学习成果1、完成教材第37页“试一试”⑴大家想一想,我们到一个地方参观或旅游,拍摄照片的
时候有没有顺序?⑵观察有顺序的照片,体会拍摄的顺序。按拍摄时间顺序出示几张照片,使学生体会到拍摄照片是有时间顺序的。⑶判断拍摄顺序。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试一试”主题图先让学生根据想象填一填,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物品代替岸边的建筑物摆一摆,并从A处
出发,看一看在“河”上航行时,所看到的三个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与自己填写的一致。同一处景物,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画面也不同。观察情境图,形成最初印象。(1)汇报图中主要景物及游览的顺序。(2)依次说出每幅图的拍摄位置及理由。(3)汇报顺序
:b→c→d→a。(4)汇报方法:判断先看到哪些景物及景物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变化的。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课件出示教材38页“练一练”2题,师生共同订正答案。⑵.观图,独立判断后小组内交流。2.组长汇报,说出判断的理由。3.小丽给下面两个物体拍了3张照片。它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
的?五、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看到的面——确定观察点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相同。有顺序《天安门广场》教学实录及评价一、情境导入师: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
方放松一下,出示课件蒙城博物馆的三幅图。师:这是哪儿?生:蒙城博物馆。师:这三张照片是老师从马路对过边走边拍的,谁来说一说我最先拍的应该是哪一张,哪一张是最后拍的?(指名回答)生1:最先拍的是第2幅图
,因为拍到的物体小。生2:最先拍到的是第2幅图,因为蒙城博物馆这几个字最小。生3:最后拍的是第3幅,第3幅图五个字最大。生4:最后拍的是第3幅图,拍到的建筑物最少。集体订正,师小结:看物体时,离的越远,看到的物体越(多)越(小),比较模糊。离得越近看到的物
体越(少),越(大),比较清晰。评价: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即复习旧识又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二、互动新授(一)活动一师:老师带你们到一个更大的地方转转,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师:天安门在哪里?生:北京师:对天安门有
哪些了解?(指名口答)师出示天安门广场简介,指名读一读。师:北京天安门雄伟壮阔,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天安门广场。板书:天安门广场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天安门的位置大小等知识,老师这里有一张天安门广场图片出示课本情境图,老师在上面标上了4个序
号,想一下,如果你分别站在这四个位置向毛主席纪念堂看去,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呢?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2、师出示课本36页中间的两幅图片,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3、学生观察思考。教师适当引导:先想一想,站在各个位置,都能看到建筑物的哪个面,再对照图比对这
判断。师:把你的想法同桌之间交流一下。5、学生反馈汇报:学生汇报每幅图各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和方法。6、评价学生的回答。7、师小结:我们判断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先找一个主要建筑物为参照物,依据看到的面,然后确定观察的位置,也就是观察点。(红
体字板书)评价: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判断的方法,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活动二1、课件出示教材底36页下面的两幅图。(1)刚才我们已经根据照片判断出了上面的两幅图是从⑴、⑷两个位置拍摄的,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哪两幅是从位
置⑵拍摄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要求:先仔细看图,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在回答。学生回答观察方法:生1:从⑵和⑶都能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和左面,从⑵号看到的要比⑶号看到的左面多一些。生2:从⑵号看到
的要比从⑶号看到的两个建筑物的距离远一些。生3:从⑶号看到的要比⑵号看到的前面多一些。......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说明大家都动脑筋了,第一幅是从⑵号拍到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寻找相似位置拍摄出照片的细微差别,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三)活动三1、提问:想一想,从位置⑶可以拍到什么?拍不到什么?学生合作交流,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选派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学生回答:生1:从位置⑶能拍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和左面。生2:能拍到左面的那排路灯。生3:拍不到右边的那排路灯。生4:
拍摄不到人民纪念碑右边的建筑物。......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说明观察角度对观察的效果影响非常大。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板书)评价:通过对同一位置能看到的物体和不能看到的物
体进行分析,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想象等过程,建立空间想象的意识,培养想象能力,真正体现“做数学”的理念。三、巩固拓展2、完成教材第37页“试一试”⑴大家想一想,我们到一个地方参观或旅游,拍摄照片的时候有没有顺序?学生回忆
:拍摄照片是有顺序的,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拍照的。⑵观察有顺序的照片,体会拍摄的顺序。按拍摄时间顺序出示几张照片,使学生体会到拍摄照片是有时间顺序的。⑶判断拍摄顺序。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试一试”主题图⑷先让学生根据想象填一填,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物品代替
岸边的建筑物摆一摆,并从A处出发,看一看在“河”上航行时,所看到的三个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与自己填写的一致。⑸学生反馈汇报。评价:这一环节关注学生的空间想象及独立思考的过程,按照先回忆、再体会、最后应用的思路进行教学,进一步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指名口答,师根据学生的口答总结:1、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2、根据一组照片,如何判断拍摄的先后顺序。总评:通过观察和想象等活动,判断观察的位置与观察的顺序,引导学生先想象,再判断,接下来摆一摆,再决断,借助不同形
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将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拿到课堂上进行教学,由于学生拍摄的照片内容各不相同,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学习时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观察照片的时候也会格外细心,对新知的掌握会有很大
的帮助。2.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注重学习效果。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有顺序、有目标、有质量,使40分钟的课堂被高效利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争取最佳的学习效果。《天安
门广场》教学反思本节课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与形状,确定其中的一些照片拍摄的地点,但由于学生对天安门广场不太熟悉,又没有身临其境的去观察,让学生根据不熟悉的场所拍照片来进行判断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首先呈现
学生熟悉的蒙城博物馆图片,通过观察图片导入新课减缓知识的难度和坡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分布呈现教材中的问题,把本节课的重点从观察、判断与推理等活动中揭示出来,通过大家的分组讨论交流,相互提高,同时增
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随后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巩固了这节课的重点。接下来的一组游览活动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我创设了模拟的情境,分析景物与画面的对应关系,同时借助模型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判断画面的先后顺序,这样很巧妙的解决了难点。在课
堂上,我更注重“学会方法比知道答案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整节课孩子们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观察、思考、判断、交流和探索。根据自己的经验,感悟出站在不同的
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这个充满体验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重视学生能力、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用激励性的语言、有趣的活动、恰到好处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品尝着收获的喜悦。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准确的判断出拍摄地点及拍摄的先后顺序,并体验到了学会观察和学习。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练习中发现个别学生对观察点较近时,对拍摄照片细微差别分辨不清,出现判断错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做这方面的练习以巩
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