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说课稿2.doc,共(6)页,3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99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是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
征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
”、“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建构起相应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根据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⒈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⒉感悟认识图形的学习方法(折、量、比、画),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增
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⒊在数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发
现,掌握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教学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课件说教法与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与交流,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特征。2、把静态的教学素材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说教学过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知识的具体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
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一、图片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我们来欣赏一组的图片。(播放图片)提问:同学们,感觉怎么样,还有没有发现这些图片很特别?是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很常见。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
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导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
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探究新知⒈探究长方形的特征⑴通过过一年级的初步学习和自己的感悟,你们对长方形有一些了解,你能说一说你长方形的特点吗?同学们能抓住“边”和“角”两个要素描述长方形的特征,对长方形有了
初步认识。我们还需要验证。[学生不仅在生活中接触过大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且一年级已经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两方面的经验足以支撑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引导质疑,逐步完善内容。]⑵全班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和什么方法验证长方形的特征呢?⑶验证长方
形的特征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及步骤提示●量一量,每个人都用尺子量一量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记录下来,并与同伴交流量的结果和自己的发现,再全班交流●折一折,并和伙伴说一说自己的折法和观察到的结果,再全班交流。讲授: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宽”出示一个长方形,辨
认长和宽。●比一比,用三角板的直角和长方形的角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⑷汇报交流,提升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⒉正方形的特征⑴选用“量一量”、“折一折”和“比一比”的方法验证正方形的特征,并汇报交流⑵讲授: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都要叫做“边”[让学生先在小组内研究用什么方法探究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再进行操作。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再让学生边演示边汇报,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
作探究完成任务,真正的做到了“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把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成功的喜悦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劳动的成果。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三种学习能力得到培养]⒊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⑴比两者的异同点课件演示:拉动长方形,提问:分
别横向(纵向)拉动形成了什么图形?所形成的都是长方形吗?正方形是也是其中的一员。⑵辨析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最初的认识是孤立的,他们认为长方形就是长方形,正方形就是正方形,所以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从属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设计了演示活动“变图形”,在观察“变图形”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图形之间的从属关系:长方形包含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三、巩固练习1.我会填2.我会判断。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单位:厘米)4.在这个长方形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练习的设计,既有基础性的新
知巩固,又有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新颖性、挑战性很强的问题情境中,学会思考与创造,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建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后我们还要学习许多图形,你认为可以抓住图形的什么要素进
行研究,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这是一个思维升华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励学生课下用心观察和研究,起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纵观这节课的设计,仿佛看到学生
在操作交流中达成对图形的特征认知,在对比辨析中发现图形的本质属性,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呈现出积极主动、乐思善学、争论辩驳的场景,期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