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2.doc,共(3)页,2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96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创设用不同工具
测量课桌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引出本节课的测量工具——尺子。接下来认识尺子,进而认识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几厘米,然后学习测量方法。学习测量方法之后,是练习巩固。测量文具盒长度时,学生遇到了尺子不够长的问题,因此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小组讨
论想办法解决并用想到的办法试一试,实际测量过程中提醒孩子注意做好标记。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
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我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和提示,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接着让学生估一估数学书上的线,再量一量,再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最后引导孩子们用已有知识解决哪辆车能从桥下通过,学会
利用给出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2-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我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
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课后我经过反思发现以下点:1.小组建设有待优化:小组讨论时发现虽然参与度很高,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孩子的性格和习惯给孩子分配合适的小组,根据小组内的成员分配任务,我个人认为小组内的分工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另
外小组汇报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组织语言能力有待挖掘和培养。2.评价检测单设计有待优化评价检测单设计的题目都是课本上的练习。在第一题“估一估、量一量”中测量文具盒的长度时,孩子们遇到了尺子不够长的问题,是我之前没有预设到的,但是这个问题出现的恰到好处,我便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也
发现孩子自己探索的能力较强,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孩子们尝试着自己探索。除此之外,检测单有一点不足,最后的提升题目设计的不是很合理,在刚刚学会了测量的基础上,孩子们对于测量的热情只增不减,所以提升的题目应该改为怎样用一根断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巩固
测量中值得注意的问题。3.环节设计-3-每一环节都是紧紧相扣的,但是最后由于对每一环节时间把握得不准,导致最后下课铃响起时才做课后小结。面对突发事件,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要提高,备课时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不断提高自己的“二度设计”能力。4.多媒体使用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课件做好了,但没有完全使用,希望下次能够增加课件的使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