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运动的基础》教学设计2-冀少儿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5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426.000 KB
  • 2022-11-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一节 运动的基础》教学设计2-冀少儿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运动的基础》教学设计2-冀少儿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运动的基础》教学设计2-冀少儿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运动的基础》教学设计2-冀少儿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运动的基础》教学设计2-冀少儿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一节 运动的基础》教学设计2-冀少儿版生物八年级上册.doc,共(10)页,42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6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运动的基础》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具体内容: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建议活动: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解读:动物运动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因逃避敌害。二、关注生物核心素养,把握课堂

教学方向(一)理性思维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2.运用推理、归纳、概括、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二)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问题,针对动物的运动系统,进行观察、提问和实验设计;2

.实物教学、实验操作并对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三)生命观念1.通过学习认识运动系统各个结构及其特点,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2.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一步认识动物的运动、解释动物运动的现象。(四)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对驼背、骨折、脱臼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出理性的解释,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掌握基础处理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关爱生命。三、背景分析本节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第一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

是帮助学生形成“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这一重要的概念的一节课,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科思想理念。(一)现有的知识结构在七年级下册中,已经以人体为例,全面学习了有关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各大系统,学生已储备了一定量的动物生理学知识,形成并提高了必须的学习能力。教师依托此基础,可充分利用教材现有的图片和文字,并有意识的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前自主收

集图文资料,课堂上大胆展示交流,以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锻炼能力。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有所接触,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动物的运动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准确表述出运动系统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本

节课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活动,概括出运动系统各个结构的特点。(二)心理特征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对生理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逻辑思维不够缜密,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容易肤浅单一,不能触及实质。所以教师一定要

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巧妙地抛砖引玉,既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探究,又要为学生能在自由自在的探究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教学时,应该多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材分析前面已经介绍了“植物的生活”

,本单元是“动物的生活”,动物的多种多样的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本节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的组成使学生理解动物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习运动的完成做铺垫,也为学习动物的行为做准备。本节通过探究“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这个活动展开,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让

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义,体现了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四、重要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和“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的概念,进一步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动物为什么会出现特定的某些

行为”这一教学关键问题。知识结构:1.骨1.1骨的结构:长骨呈管状,轻便坚固,适于运动。1.1.1骨膜:再生骨,分布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提供营养接受刺激。1.1.2骨质:中间骨密质致密坚硬,两端骨松质疏松呈蜂窝状,使得骨坚而不重。1.1.3骨髓:红

骨髓造血作用。1.2骨的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适当,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使得骨硬而不脆。2.骨连结(关节)2.1关节囊:关节囊坚韧,使关节在运动中更牢固;2.2关节面:关节头与关节窝一凹一凸嵌合使得关节在运动中更牢固;关

节面上的关节软骨光滑有弹性,使关节在运动中更灵活。2.3关节腔:内有滑液,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在运动中更加灵活。3.骨骼肌3.1骨骼肌的结构3.1.1肌腱:附着在骨头上。3.1.2肌腹:收缩舒张产生动力。3.2骨骼肌的特性:收缩舒张4.运动系统的各个

部分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4.1骨起杠杆作用。4.2关节起枢纽或支点作用。4.3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概念图:五、教学目标运动系统骨骨质骨骼肌骨连结(关节)骨膜mo骨髓有机物关节囊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结构mo无机物成分mo肌腹肌腱再生骨

分布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中空管状中间骨密质致密坚硬两端骨松质疏松呈蜂窝状骨髓腔中红骨髓造血作用比例适当坚韧凸凹滑液光滑弹性收缩舒张附着在相邻骨上绕过至少一个关节灵活牢固动力坚而不重硬而不脆嵌合上有(一)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形成探索生命奥秘,勇于追求科学真理的优秀品质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2.体验生物与生活的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关注自我健康发展,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3.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二)知识目标1.描

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2.理解骨、关节、骨骼肌的结构与运动相适应的特点。(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探究运动产生的依赖于一定的基础,探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六、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认同结构

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二)教学难点1.理解关节既灵活又牢固运;2.运动系统的各个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3.用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方法探究运动系统的特点。七、设计思路通过观察,利用学生的前概念进行同化和

顺应,逐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科学概念“运动依赖于一定的基础”“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采用“6411”课题教学模式:“六步”“四查”“一为本”“一中心”。六步:导学、自学、互学、展示、检测、拓展;四查:课堂教学的四次学情调查;一为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一中心:以学生的全

面自主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八、教学准备观察生活中动物和人的各种运动方式(归纳概括出动物的运动应具备的条件,并体验对生活常见现象分析的过程)探究动物的运动的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学生通过实际经历历来同化概念,对之前的归纳概括进行总结)探究运动系统的

各个结构与运动相适应(探究运动系统各个结构的特点,帮助学生感知从宏观到微观的大量事实,并将其与运动功能一一对应构建知识网络。)模型建构通过脱臼、骨折等生活现象帮助学生建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概念模型。拓展延伸关注自身健康发展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合作探究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归纳运动系统的结构特点。(一)教师准备多媒体、骨实物标本、培养皿、解剖针(二)导学案学习的指导方案九、教学流程十、教学过程(一)情境感知、引入新课(2m

in)教师活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PPT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奔跑、飞翔、跳跃、爬行。用班级学生运动的照片展示人类的运动:骑车、打篮球、滑滑轮,对比两位滑滑轮同学身上相似的防护装备提问学生。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作出回答。设计意图: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在

激发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活动:防护装备是为了保护关节,避免在运动时受伤。脱臼、骨折(展示运动时受伤图片)将导致无法正常运动、引导出运动要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类比于呼吸依赖于呼吸系统、消化依赖于消化系统,运动依赖于运

动系统。学生活动:思考、讨论,集体作答。设计意图:完成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系统。(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5min)1.运动系统的组成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提出问题:运动需要哪些结构?这些结构应该具备哪一些特点更有利与运动

?提示:结构要与运动的功能相适应。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人体的关节》并思考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践精神。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和比较,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认识观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视频引导学生得出运动系统结构组成。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运动系

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展示动画并指出运动系统的组成。学生活动:观看动画、完成导学案知识点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与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动画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2.骨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新课导入观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教师活动:人体骨

的结构类型,人体由206块不同骨头组成,其中运动最常用的四肢骨为长骨。引导学生左右前臂交叉碰撞得出骨很坚硬且不重,类比于坚硬的粉笔,骨又有不脆的特点。学生活动:左右前臂交叉碰撞,得出骨坚而不重,粉笔易碎而骨不易,得出骨硬而不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析并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学会用功能推结构特点,由结构特点再反推功能。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按照观察的顺序观察长骨的结构,尝试用解剖针扎长骨头尾与中间,感受骨的质地的不同,小组讨论长骨的结构组成,完成导学案知识点二。

(提示解剖针的安全使用)学生活动:观察桌上的骨头实物,解剖针感受骨各部位的质地,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动手实践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能力。教师活动:提问学生的合作观察成果。引

导骨的最外面一层是骨膜,布有神经(敲击会疼)和血管(“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有自由修复的功能,血液提供营养);骨两端是骨松质,中间是骨密质(两端容易扎入、中间不易扎);内为骨髓(存在于骨髓腔中,骨中空呈管状),造血功能(白血病人需骨髓移植)。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完善对骨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构建骨的结构模型。教师活动:总结骨的结构,得出骨各个结构的特点使得骨坚而不重。引导学生探究骨“硬而不脆”,分析老人孩子同时摔倒(展示图片)

,老人更为严重。展示儿童期、成年期与老年期骨成分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及该时期骨的特性,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信息得出“有机物与无机物比例适当使得骨硬而不脆”。学生活动:归纳总结认同骨坚而不重的特点。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归纳骨是硬而不脆的。设计意

图:链接中考,材料分析。锻炼学生从现有的材料中寻找答案的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活动:儿童时期骨成分比例使得骨具较强弹性,学生应该多关注自身健康发展,注意站立行姿。展示驼背照。学生活动:端正站立行姿势。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生命观点和社会责任,关

注自我健康发展。3.骨连接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教师活动:图片展示骨连结的类型:不动的连结(颅骨)、微动的连结(脊椎骨)、活动的连结即关节(四肢骨)。学生展示身上灵活的关节: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颌关节。引导出关节“既灵活又牢固”的特点。学生活

动:参与课堂,阅读课本材料观察并思考关节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知识点三。设计意图:学生与教材互动联系,从而使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实现课堂活动的快乐、高效、优质。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联系自身实际,在前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形成并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活动:请学生上台画关节的结构图并解释关节的哪些结构特点使得关节在运动时既灵活又牢固。学生活动:对校导学案知识点三。设计意图:画图加深印象,变抽象为形象,

形成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树立学习榜样,培养学生自信心。教师活动:总结关节各个结构组成的特点。关节囊:关节囊坚韧,使关节在运动中更牢固;关节面:关节头与关节窝一凹一凸嵌合使得关节在运动中更牢固;关节面上的关节软骨光滑有弹性,使

关节在运动中更灵活。关节腔:内有滑液,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在运动中更加灵活。学生活动:回顾总结关节的结构及其特点。设计意图:利用概念导图,化复杂为简易方便学生记忆建构正确的关节概念模型。教师活动:完善板书,关节是活动的骨连结,是运

动系统的主要形式。骨与骨通过骨连结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形成骨骼。展示人体骨骼,引导出骨骼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学生活动:联系课本,完善笔记、画出知识点便于记忆。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展示健康关节、脱臼和骨折CT图片,提倡在运动时学会自我保护,饮水机旁湿滑不

要推拉和下课的走廊不适于奔跑。学生活动:对比观察,比较脱臼与骨折的区别。设计意图: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生活常识,重视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4.骨骼肌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教师活动:肌肉的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回顾肌肉的特点是会收缩与舒张,运动时需要的是连接在

骨上的骨骼肌,引导学生伸肘屈肘感受骨骼肌的变化,完成导学案知识点四。学生活动:伸肘屈肘活动感受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协作完成导学案知识点四。设计意图:感受体验活动,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走出教材,走进生活。体现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中间鼓起肥大的部分是肌腹(蛙的腓肠肌),两端附着在骨上的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手筋脚筋)。受到刺激的时候骨骼肌会收缩产生运动,骨骼肌中布满血管和神经(肌肉受伤会流血会疼,运动消耗能量和营养由血液运输提供)。学生活动:思考

回答并分析并校队导学案。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识图结合动画便于记忆。5.总结:骨、关节和骨骼肌三者关系与作用教师活动:展示三者关系图(A错误:骨骼肌两端连在同一块骨上。B正确:骨骼肌两端连在相邻骨上);类比杠杆动画,引导学生理解三个

结构在运动中的作用。学生活动:对比、类比,思考分析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设计意图:动画与实践图片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教会学生落实学习的点线面体的整体联系构建知识树和知识体系。(三)情感升华、学以致用(5min)教师活动:梳

理结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进行总结。完成导学案的练习。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所学,在教师引导下构建思维导图,归纳总结,查缺补漏,强化记忆。巩固练习反馈矫正导学案,当堂练,同步练自评,他评,师评。设计意图:了解学情。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内化整合,形成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

过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反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利用现成材料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建立及组织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十一、板书设计(一)板书(二)副板书结构与功能十二、教学反思1.分组教学,实验结合,科学探究,全面发展。秉着新课程理念的观点

,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与生活的联系。2.本节教学注重新课的导入,采用了设置情景,活动导入,利用“学生生活运动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3.设置问题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且多采用现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推理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图片和教育引进课堂是为了更好的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完善传统教学所缺乏的直观体验。4.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参与思考,使其对有了深入的认识。通过学生讲述、图片等形

式,帮助学生全面、准确的,从而较好的解决了教学重点与难点。5.课堂上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的系统性,在前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科学的概念模型。附件:导学案第一节运动的基础第一节运动的基础运动系统骨骨连结(关节)骨骼肌坚而不中灵活收缩硬而不脆牢固舒张1.运动系统

的组成2.骨和关节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功能3.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由、和组成的。知识点二:骨骨知识点三:骨连结(关节)知识点四:骨骼肌长骨的结构使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适当,使骨具有的特性。关节的特征既又。骨骼肌受刺激而

,为运动提供。学生:自评:组长:他评:教师:师评:1.归纳:为什么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2.关节为什么既牢固又灵活?3.总结:运动系统各个部分在运动中的作用。练习巩固:1.哺乳类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①骨②骨骼③关节④骨骼肌⑤骨连结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④⑤2.下列叙述中,与长骨结构坚而不重特点无关的是()A.骨松质疏松B.骨密质坚硬C.骨膜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D.中央为骨髓腔,呈管状3.下列叙述中与关节的灵活性相关的特点是()①关节囊内壁分泌滑液②关

节囊非常坚韧③关节软骨光滑有弹性④关节头和关节窝凹凸相吻合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4.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A.骨密质厚度B.骨松质排列规律C.骨髓腔大小D.骨内有机物与无机物含量比5.将骨骼肌连结在骨上的结构是()A.关节囊B.韧

带C.肌腱D.肌腹6.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6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