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7.小数乘小数(2)》教学设计1.docx,共(5)页,23.48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55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小数乘小数(2)学科年级:五年级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小数乘小数的第二课时,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内容。在学习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后,学生
已初步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学生也学习了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已经有了这些构建,而这节课的内容是基于这些知识结构的的学习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小数的乘法的知识建构就更加完整,同时又巩固了之前小数点位数变化时的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面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乐于学习数学。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能正确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2、督促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重点及难点:1、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这节课的教学
对象是10名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后,已初步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并且他们在以前的课时中,也学习了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
、三位„„,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已经有了对以上知识的构建,而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即:小数乘小数乘得的积,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在前面用0补足,正是基于学生这些已有知识结构的的学习。本课时主
要采用“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来教学,使学生采用探究、讨论、总结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最近发展区”内学习并提高,完善知识结构。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直接写得数75÷10=75÷100=75÷1000=75÷10
000=师:75÷1000,你是怎么想的?75÷10000呢?【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个数除以10、100、100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的知
识,为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作铺垫。】2、根据78×36=2808填数0.78×36=()7.8×3.6=()7.8×0.36=()师:为什么0.78×36与7.8×3.6的结果是一样的?【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点。】(二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8(课本66页)小明在阳台上摆放了一个花架,它的底面是边长0.28米的正方形。这个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尝试解答师:你能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先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由于
学生已经会列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且这道题的数据不适宜口算,所以绝大多数学生会采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3、讨论交流师:有的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积应该有四位小数,可是把0.28×0.28按28×28就算后是784,只有三位数,小数点该怎么点?生:可以在784前面添
上1个“0”,再点小数点。师:大家同意这种方法吗?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生:我们在“用10、100、1000„乘和除”中学过,把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来补足。5、归纳总结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
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出示结论)生齐读【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计算0.28×0.28唯一可能遇到的困难就是“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个挑战并不大。为此,让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就是促使
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能主动检索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同时,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又会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三)、巩固练习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定位积的小数点,知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课本66页练一练1)0.71.050.18×0.9×0.06×0.363630542、竖式计算(书P67练习十二第5题)0.67×0.13=1.02×0.76=0.045×14=3、根据28×15=420填数0.28×0.015=()()×()=0
.42【本节课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一些计算策略也无法有效形成。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突出重点难点关键点的计算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方法的生长过程,设置思维的“陷阱”,激起心理
和思维的震撼,从而有效形成计算的技能。】(四)、课堂小结师:谁能试着把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进行一个小结?小数乘小数乘得的积,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在前面用0补足。【鼓励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归纳概括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将
技能的掌握提升为结论的表述,把新本领主动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五)、作业布置1、课本67页第5题剩下三题,要求列竖式计算。2、课本67页第6题、第7题。3、练习与测试,完成小数乘小数(2)。4、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07×0.2=2.1
4()(2)13.78×0.05=0.0689()(3)0.48×1.024=0.49152()(4)8.05×1.2=4()5、思考:在乘法计算中,积一定比因数大吗?【基本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而拓展练习能从更高层
次上触动学生的思维,为下节课孕伏思维生长的起点。】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课件呈现题目,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旧知;1、积极、快速回答;1、使学生在头脑中调动原有知识信息,以旧知识为
这节课新知识的生长点。2、探究新知。课件呈现例题,展现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2、自学、讨论、探究;2、使学生在利用旧知的基础上,探究解决问题。一方面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利用旧知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容易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及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3、多样形式的巩固练习,指名回答与板演。(课件呈现多样习题)3、练习、交流,集体订正;3、本节课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一些计算策略也无法有效形成。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突出重点难
点关键点的计算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方法的生长过程,设置思维的“陷阱”,激起心理和思维的震撼,从而有效形成计算的技能。4、课堂小结。(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4、学生举手自主小结,集体总结;4、鼓励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归纳概括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将技能的掌握提升为结论的表述,把新本领
容,,关键重点用红色字体标出)主动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5、作业布置,课件呈现。5、基本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而拓展练习能从更高层次上触动学生的思维,为下节课孕伏思维生长的起点。六、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环节评价标准学生表现复习导入。很快就能想到相关旧
知,并解决旧知的习题。能完全正确解答题目,并讲出旧知。探究新知。积极探究,遇到问题先自己尝试解决,然后交流讨论,理解新知探究过程。乐于参与,积极探索,能弄明白为什么,在定小数点位数时,位数不够得,用0补足。巩固练习。能正确完成练习,并
且讲出所用的知识点。正确完成练习。课堂小结。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节课的重点。意思能理解,但是在表达时,数学语言组织的不是特别好。七、教学板书小数乘小数(2)0.28×0.28=0.0784(平方米)0.28总结
:小数乘小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0.28位数不够的,在前面用0补足。224560.0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