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

DOC
  • 阅读 9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81.300 KB
  • 2022-12-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docx,共(5)页,181.3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38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浑南区白塔小学孙璐一、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部审)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本课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却置之不理,邻居好

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的道理。二、教学目标1.复习11个生字,会写“邻、

治”2个生字。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句子的能力。3.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三、教学重点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四、教学难点了解葫芦都落了的原因,懂得做任何事情都

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流程(一)复习词语,回顾导入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葫芦园,看见了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他一心想要得到他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

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1.复习词语出示字词:葫芦藤花谢以后蚜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慢慢奇怪感到啊2.利用“葫芦藤、花谢以后、啊”三组字词填写句子。出示句子:细长的()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3.词语复现(1)利用图片和词语说句子,并把词语和图片摆在黑板的葫芦藤上。选词:葫芦藤、葫芦;选图:葫芦花、葫芦(2)利用词语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看着小葫芦说的话。选词:盯着、自言自语、赛过(3)引读:没过几天,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突出词

语“慢慢”。(板书:落、贴黄色葫芦)过渡:这么茂盛的叶子,这么可爱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我们回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借助文字和图片演示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带领学生回顾课文,能够唤起学生记忆,便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复习

词语后进行词语复现,通过贴图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境,符合年段特点,让学生在语境中学词。(二)细读文本,指导朗读1.学习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葫芦都落了?用“______”画一画他是怎么想的,用“~~~~~”画一画他是怎么说的

。2.小组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合作能力。3.学生汇报【预设1】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板书:蚜虫)(1)通过朗读感受种葫芦人的心理。①指名读②分组读(2)理解“有几个虫怕什么!”这句话的意

思。(3)比较“有几个虫怕什么!”与“有几个不可怕。”朗读时的不同语气。①指名读②引读(4)语用练习:读“下几滴毛毛雨怕什么!”这句话,感受这句话所表达的心理。读出“下几滴毛毛雨怕什么!”与“下几滴毛

毛雨不可怕。”的不同语气。【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主要以以读代讲的形式帮助学生感受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己能够体会到两句话的不同情感。增加的语用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换一个场景帮助学生进一

步体会不同语气的表达效果。【预设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1)通过朗读感受种葫芦人的心理。①个性指导:理解为什么“什么?”重读理解为什么“葫芦”重读理解为什么强调“治”字②齐读(2)理解“叶子上的虫还用

治?”这句话的意思。(3)比较“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与“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朗读时的不同语气。(4)引读:因为种葫芦的人不理解,感到邻居的话很奇怪,所以他奇怪的说——【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还是以以读代讲的形式帮

助学生感受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己能够体会到种葫芦的人对邻居说法的不理解。通过对比朗读再引读的方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反问句的语气。【预设3】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1)理解邻居的心情(

2)分角色演读邻居与种葫芦的人的对话①同桌练习②表演【设计意图】通过演读的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两个人对话时的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三)关注书写,随文指导过渡:他们两个人的对话,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治)1.学习书写“治”字(1)学生

观察(一看结构、二看变化、三看关键)教师指导:“治”有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的结构特点,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撇折与第三笔的提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中间有一点距离,第三笔提的收笔在横中线附近。(2)教师

范写(3)学生描红与练写(4)展评过渡:是谁劝告他治一治蚜虫呢?(邻居)邻居是这个小故事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邻居的“邻”怎样来书写。2.学习书写“邻”字(1)学生观察(一看结构、二看变化、三看关键)教师指导:“

令”从字到部首的变化,把捺变成了点,避免了碰到右边的竖,在书法中,我们把这种特点叫做避让。(2)对比指导“邻”与“治”,同样都是左右结构,“邻”左右大小均等,“治”左窄右宽。(3)教师范写(4)描红与练写(5)同桌互评【设计意图】随文指导书写的“治”与“邻”

两个字,既有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指导性比较强,又能与上一环节做衔接,为下一环节做服务,便于理解寓意的切入。(四)理解课文,发现寓意过渡:邻居劝他治一治蚜虫,他听没听?(板书:不治)最后小葫芦一个一个落了。1.(出示插图)种葫芦的人看见地上的小葫芦,

会想些什么呢?2.他为什么一个葫芦也没得到呢?小结:蚜虫靠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为食,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植物的营养不良,植物的叶子和葫芦都是相连的,叶子无法给小葫芦输送养料,小葫芦就慢慢变黄掉落了。他只想着要葫芦,没有关注叶

子与葫芦的联系,最终也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板书的图画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叶子与葫芦之间的联系,便于揭示文章寓意。(五)巩固练习,拓展实践1.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又会发生一个什么新的故事呢?2.自己借助文字提示,练习编故事。3.同桌互

讲故事4.同桌汇报过渡:同学们都编出了《我要的是葫芦》(新传)我们可以课下的时候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我们自己编的小故事。(六)联系板书,总结升华正因为在新传中种葫芦的人考虑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关注到了他从前不在乎的蚜虫,才种出了大大的葫

芦,有了不一样的收获。(板书:得、贴绿色葫芦)孩子们,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之间都充满着联系的奥秘,只要我们能联系的看待,老师相信你们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八、板书设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