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数学五年级下册《★ 打电话》教学设计1-【人教版】.doc,共(8)页,2.14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32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8页《打电话》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32-13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2、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
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探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教学
过程】:一、情景导入1.呈现紧急通知,让学生阅读内容,自我收集信息。2.提问:校长要通知4个老师,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如果你是校长你怎么通知?生思考,交流。3.通过学生的交流,自我观察方案1、2。其中渗
透分组与初步优化的打电话的方式。4.比较这两种方案,感知方案优劣,从而指出打电话内学问大!板书课堂:打电话。【设计思路】:用观察对比方案引入,易引起学生兴趣,马上投入到课堂中来,设计自我观察对比方案,学生的思维会渐渐活跃起来,同时把生活中的信息用方案呈现,初步渗透符号化思想。另外,
第2页共8页这里也为接下来的方案奠定基础。二、分组优化1.出示问题:一个老师要通知15个学生,还是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帮助老师设计个打电话的方案。学生阅题,思考。2.可以点出一个一个通知的不当,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组通知的初步优化。3.课件呈现操作界面,指名读操作提示。师可适当演示操
作。4.提出问题:怎样打电话的方案才是最优秀的呢?学生进行自我活动,自我操作、探究。5.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掌握学生的分组方案情况。根据学生分组方案情况,突出两种情况:(1)分组组数相同,
可每组人数不均。(2)分组的组数不同。6.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案,并且指出方案的用时与每分钟通知情况。提出研讨问题:是不是分成同样的组数,平均分人数就会节省时间?可以结合学生两个学生的案例比较讲解,或让学生自
我分析。第3页共8页【设计意图】:借助网络教学的独立特效,安排学生在课件的辅助下自主操作、设计分组方案。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大屏幕上呈现现态的操作情况,让学生看、对比、思考、设计,从而出炉分组方案。7继续研讨问题: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就会越
少?可采用辩论的方式比较交流。8.教师引导思考:看来平均分不见得就能节省时间,组分的多就会用时少,那么怎样才会节省时间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怎样才能保证时间最少呢?学生交流。【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平均分是否能优化、组分的多少是否优化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优化的本质。突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发展
学生的优化思想是这个环节所要体现与实现的。三、揭示优化1.课件呈现操作界面,可让学生说说如何操作。让学生自我操作,重在启发学生认识到: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都继续通知后面的队员,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每个接到
通知的队员都不空闲才是最快的方案。2.学生设计最优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尽量选择不同的最优方案示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案。【设计意图】:利用媒体的动态方案的播放与直观形象的感知突破最优方案的设计。学生在设计
可以观看教师呈现的部分最优方案,也可以独立自主第4页共8页设计,兼顾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很好的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3.通过展示与交流,教师课件再重现通知15人的最优方案示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通过
这个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可以适当地提示学生从人数的变化去观察。4.快乐闯关。揭示规律,先提问:第1分钟通知几人?第2分钟呢?因生的而答及时呈现结果,揭示下一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1分种的2倍。接着交流发现到第几分钟通知的学生
数规律,在课件用笔引导学生比较前面的规律。最后揭示到第几分钟接到通知的师生总数,与前两个规律对比,让学生自我发现,畅谈。【设计意图】:植入闯关游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规律的发现可以通过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体会发现,也可以大家共同交流发现。把规律分
解、分层,降低学习难度,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6.利用规律解决问题: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如果一个合唱队有50人,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学生也根据相互提问题解决。四、生活中的优化第5页共8页1.引出生活中的奖金有多少的问题,学生
阅题、思考,交流。师生共同验证感知倍增现象。2.教师指出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关于此类问题,请学生自我选择一个阅读并尝试做一做。【设计意图】:从枯燥乏味的纯方案设计中转换到生活中各个优化案例,让学生体验生活的优化,进一步感知优化给生活带来
的重要性,从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依托网络教学的资源丰富宽广的特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感悟生活与数学与网络三者的密切关系。五、课堂小结1.提问:今天你认为我们学习的最重要的是什么?(优化思想与符号思想)2.教师指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是被爱因斯坦称
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数学问题,我们当值自豪。利用数学、巧用数学、善用数学将会大大优化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会促进时代的进步,你比方说今天我们说的电话,自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第一部电话以来,从磁化电话到如今的可视电话不正是
一路优化的过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用数学优化我们的生活,在此期待着。《打电话》一课教学反思《打电话》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原属于奥数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需要教师深钻教材,做得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要让学生想学、易学、好学。我在设计时做到了
以下几个方面:一、借助网络教学的特效突破数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1.借助网络教学的独立特效,安排学生在课件的辅助下自主操作、设计分组方案。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大屏幕上呈现现态的操作情况,让学生看、第6页共8页对比、思考、设计,从而出炉分组方
案。2.利用媒体的动态方案的播放与直观形象的感知突破最优方案的设计。学生在设计可以观看教师呈现的部分最优方案,也可以独立自主设计,兼顾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很好的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3.采用了flash
中的拖拉及随机画线的功能实现学生自主设计优化方案。2.利用闯关游戏激趣,解决探究规律这一难点。4.利用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从而突破最优方案的设计。5.借助网络特点,实现学生自我研究问题。6.把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网络的信息关联结合起来,实现自主与平台交流教学效果。7.依托网络教学的资源丰富宽
广的特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感悟生活与数学与网络三者的密切关系。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知识的生长点,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探讨最佳方案,学生乐学。每个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
事物,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也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如果本课由教师整齐划一的要求
学生按教材不同方案的顺序依次教学,显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活动过程过于机械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重要,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我特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启发
他们在小组内设计打电话时间最短的方案。最后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观察老师打电话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悟到当教师在通知其他同学时,已得到通知的学生也应投入到打电话的行列之中,设计方法的热情很高,他们思维积极、主动,能很快找到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二、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突破了难点,学生易学。第7页共8页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在发现规律的教学
环节中,我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共有多少人(这里包括教师)知道这个消息?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通过“层层剥笋”,规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说自明。而学生在思考打电话的时间与通知到的学生人数问题时,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
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即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总人数与时间的关系:有几分钟就有几个2相乘得总人数。为了克服思维的表面性与不求甚解的毛病,我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探讨,在活动中得到与2之间的关系。三、教师用学生喜爱的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整堂课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1.
故事设疑激趣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感受优化生活环节,我就用棋盘与米粒的故事,让学生猜米粒的多少,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学生显得非常好奇,下面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2.与数学史的整合倍增问题在很早数学家就研究过,各个国家都
有过记载,市场倍增学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3.适时渗透唯物辩证思想学生在讨论初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人人参与节省时间,工作效率高。在实际的个人与师生活动中又再次证明了这一结论: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参与效率高。4.数学符号化的简洁美。5.植入闯关游戏,是为了激发
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规律的发现可以通过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体会发现,也可以大家共同交流发现。把规律分解、分层,降低学习难度,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6.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数学用的语言与通常的语言
有重大区别,它将自然语言变为一种简明的符号语言。我在本课打电话方案的记录上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符号化的思第8页共8页想。首先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将日常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其次,我结合课件,引
导学生将看懂抽象的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把符号化思维渗透于教学的始终,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体现出数学的简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