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数学五年级上册《4 可能性》说课稿-【人教版】.doc,共(4)页,6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31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说课稿一、教材说明: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内容。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
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根
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
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例如“抛硬币”、“石头剪子布”、“手心手背”等游戏在
生活中极为常见,当我们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通过精心的组织、策划,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死板而呆
滞的现象,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2、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
,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2)学生
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
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二、活动主体:1、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突破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选择“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
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
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动手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3、本节课以实物教具为辅,通过实物操作以及动感的课件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三、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客观事
件发生的大小。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体会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四、活动过程: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
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二)实践探索,深入体验;(三)联系实际
,理解运用;(四)回味新知,反思小结;(五)深入巩固,活动拓展。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1、课件演示:情境图(教科书第99页的情境图)。2、观察图片,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
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的?(激发学生多种决定方式,如手心手背、抛硬币、扔骰子等)3、以抛硬币为例,重点引导学生活动、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当同学们说出他们是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时,继续追问你们认为用这种抛硬
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开球公平吗?由足球比赛开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戏公平性的问题,学生感到自然、熟悉,探究兴趣浓厚。二、实践探索,深入体验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1)有同学认为硬币掉下来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相等,觉得抛硬币的方
法很公平,也有同学认为这样不公平,那到底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下面就来做一个实验,由大家亲自动手抛一抛硬币。在开始实验之前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抛硬币40次,抛硬币时用力均匀,高度适中;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统计相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如下
表);3、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看哪个小组合作最好,完成得最快。出现的情况正面朝上反面朝上总次数出现次数老师提问:第2条中的相关数据是指什么?你们打算如何得到这些数据?(老师建议你们最好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组长汇总每项)(2)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课件出示统计表(如下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
入数据。小组正面朝上反面朝上总次数12345„合计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吗?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汇报实验数据。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仍然是非常接近的。3、阅
读材料,加深体会。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就做过抛硬币的实验。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数学家总次数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德·摩根409220482044蒲丰404020481992费勒1000049795021皮尔逊240001201211
988罗曼列夫斯基806403969940941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抛的总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越接近。4、分数表示,科学验证。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指出:我们做过了实验,参照了数学家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很接近,说明正面朝上和反
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你们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它们相同吗?(学生汇报时可能会用50%,5/10,20/40,1/2等分数表示,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不能说出1/2,教师要加以引导)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小结)
让学生在抛硬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理解、感悟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及数学家实验数据验证,使学生不仅体会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且感受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1、游戏乐园:我把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叫红组、黄
组、蓝组,设计一个转盘,转盘上的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相应颜色的组就获得答题资格,答对就奖一面小旗,看哪个组的组红旗多就算赢,好吗?出示方案一:a、转盘上红色占一半,蓝色、黄色各占1/4。b、你们觉得这个转盘设计得
公平吗?(黄、蓝组学生肯定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应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指针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c、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那怎样设计转盘才公平呢?d、师
按照你们的修改意见,改成三种颜色各占1/3的转盘。出示方案二:a、三种颜色各占1/3b、帮助学生理解:指针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1/3,这并不是说转盘转动三次,就会依次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一次。当有的小组总无法获得答题机会时,师生可商量把答题机会让给他们,让每个组都有表现的机会
。c、设计好转盘后,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表现好的给予小旗奖励)d、采用“转动转盘获答题机会”的方式完成课件出示的教科书练习二十的1、2、3题。游戏中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游戏中进行巩固、应用、拓展性练习,体验游
戏的公平性,再次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要使游戏公平,游戏中的事件发生必须是等可能性的。2、生活引领:幸运摸奖:20个小纸团,0.5元摸一次溜溜球1个火腿肠2个铅笔4支空白13个
假如你去摸奖者,你认为这样设计公平不公平?并说明理由。(最后强调指出:凡摸奖活动,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都是组织者得利,参与者受骗,所以严禁学生参与。)四、回味新知,反思小结通过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这节课
的知识进行反思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活动拓展:1、“可能性”就在我们身边,你能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获得“优秀”、“良好”或“需努力”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2、能列举一些学习
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关于“可能性”的事例吗?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抛硬币”、“扔骰子”、“设计转盘”、“幸运摸奖”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