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说课稿-【人教版】.doc,共(4)页,2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21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尊敬的评委老师,所有的听课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例1《同级混合运算》一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
准、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运算顺序及
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的学习习惯。二、教学目标制定依据本节课《同级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新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
、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进行计算。本
节课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教学例1时,我首先通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既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培养学生的数学
素养,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时,唤起了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通过学生所列的综合算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引入本节课的新知。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的学习习惯。学生
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并与大家进行分享,让学生初步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自己能够发现两种书写格式的不同,比如:有的学生发现等号位置不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
究中,我还转变了自己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交流时间有保障,人人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达成共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思考、敢于交流、学会倾听,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有所提
升。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板演规范的书写格式,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规范书写、准确计算的意识。在得出同级混合运算计算顺序的结论之前,先让学生观察两种算式的不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
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试算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不仅知识得到迁移,还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掌握了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巩固练习中,我有针对性、有层次的设计了两道练习题。47页“做一做”,涵盖了同级混合运算的所有形式,同时,教材给出了脱式运算过程的每一步,学生将注意的
重点放在了运算顺序以及脱式计算的内容上。练习十一第1题的两道题,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题目属于哪种类型,从而正确运用相应的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在教学成果反馈中,让学生在“收获单”上进行书面测试,及时反馈了教学成效。在学生答题中,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
写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四、本堂课的改进措施1.本节课虽然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租学习探究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但还是不够放的开,总是想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有些急于得到结论。在起初备课时,想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得出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先加后减的脱式计算,但是学生通过观察只能初步了解脱式计算的格式,所以放弃了这种设计方案。2.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
上的生成资源处理的不完善,如在让学生板演15÷3×5时,我发现这个学生用横线在第一步下面画了一条横线,她应该知道先算15÷3,也知道再×5,可能是孩子比较紧张,没有算出15÷3的结果,我就错过了这个很好的课堂生
成资源。我应该让孩子自己说说哪错了,也许在说的过程中,她就会有解题的思路,我也能发现学生的思维难点处,加以引导和点拨。学生也学就会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我也可以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发现她哪儿错了,帮助她纠正错误。
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其他学生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