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急救常识》【学情分析】-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共(1)页,2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2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急救常识》学情分析《急救常识》学情分析一、【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分析】1.基础知识方面的分析本学期初二的同学在经过初二上半年的生物学习中,通过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学习,对于呼吸系统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的学习,对心脏、血管等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2.生活经验方面的分析对于心肺复苏,我们学校的学生在上学期去了基地实践,也学习了急救的常识中的心肺复苏,那节课我和他们一起学习,也看到他们参与很积极,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止血包扎更是
熟悉大部分学生都经历过,也用创可贴处理过,因此我相信同学在学习本节课是有信心的。另外,现在的初二学生,根据我的家访理解,大部分在家都是独苗苗,娇生惯养,没有合作意识,缺少动手能力,他们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想,这也是00后的共性。作为这节课,
可以在这些方面大大改善他们的缺点,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二、【学生课前、课堂、课后学习分析】1.课前设计:将同学们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名同学。2.课堂设计: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导入的看基地生活图片
采访活动,到后面的自主学习、急救体验、小组合作、谈收获等多种活动的设计,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依据新课程标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教学模式。本节课主要运用探究法
,阅读指导法,讨论法、现场操作法等,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理解急救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会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的正确操作。3.课后设计:让学生回家,可以跟家长和邻居宣传自己的学习知识,增进与家人的亲情和邻居的
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