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气候》教学设计6-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共(5)页,6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题第二节气候2-中国的降水课时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前端分析备教法(针对教材、目的、学生现状、学校条件应用采取的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等备学法(要求指导学生能运用的学习方法)读图法等备学生(学生的思想情绪,习惯性思维对形成知识
的障碍,可能用到的不合理的学习方法,容易犯的错误,现有水平与应用水平的差异)学生可能对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的相关知识有遗忘,在教学中应适当补充,以便更好的理解本课。备课标准知识与技能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初步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掌握判读
、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我国气候资源形成正确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备教材教学重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教学难点分析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教学媒体及用具讲学稿、粉笔、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
意图引入新课导入新课我国气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南北方向的差异,纬度因素起决定作用,地形因素也有影响。那么我国降水的差异又体现在什么方向,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呢?打开课本,做好学习新课心理准备,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话。导入新课预习新课齐读课本熟悉新课齐读摸底预测一中国降水的空间
差异1、猜下PPT上所示民居的所在地,哪个是在我国的南方,哪个是在我国的北方?学生判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过渡教师过渡:降水在我国的南北方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不仅在我们的民居上有表现,在我们的地图上也能反应出来。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复习回忆一、
中国的降水差异1、读图2、18名称,这种图是什么图?2、明确等降水量线的概念?3、演示800mm等降水量线的绘制过程。教师演示过程:先写出三个800mm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其连接起来。同理绘制400mm等降水量,并会判读A和B的读
法。4、在图2、18中找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并将其描出,对比P31图2、13确定800mm等降水量线和哪条等温线重合,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各经过什么地区。5、阅读图2、18的高度表
。6、找出我国城市:火烧寮、武汉、兰州、托克逊并确定其降水量,并用一条直线将其连接起来。7、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板书7、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记笔记)阅读导学练概念。观察教师绘制过程并会判读800mm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理解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降水量确定。分别
确定其降水量并将其连接起来。并观察此线的走向和降水量的变化。生总结中国降水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在课本中画住理解等值线的绘制。复习等值线的绘制过程。会举一反三。学会阅读地图的方法:先读图名,后图例,后看图。培养归纳总结能力3方和最少的地方?8、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什么的影响?生
积极思考,并回答可能是海陆位置过渡过渡:中国的降水不均在空间分布上有差异,在时间分布上也有差异。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话。过渡二、中国降水的时间差异二、中国降水的时间差异1、中国降水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月?2、通过什么图可以直接看出来中国的降水时间分布
差异?如何分析降水量柱状图。找到100mm刻度线并描出来。并找出四个城市超过100mm的月份。3、夏季包括哪几个月?4、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四城市降水集中在夏季?(2)为什么四城市的雨季长短不同?(3)为什么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总结:一般来说,南方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生:4-10月生答:降水量柱状图并记笔记:100mm为多,并描线生答:6、7、8、依次回答问题齐读并画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能通过绘图,描线,从中分清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
线的差异。过渡过渡:我国降水除了在时间月份上有差异外,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做好学习降水的年际变化的准备过渡4三、中国的干湿划分3、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原因是什么?三、中国的干湿划分1、根据我国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以划分为几个干湿区?2、降水量多的地方是不是一定就是湿润区,
降水量少的地方是不是一定就是干旱区,为什么?3、描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和我国的哪一条等降水量线重合,经过什么山,什么河?4、描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完成课件上的连线题。并介绍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6、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哪一个干湿区?7、介绍我国
四大干湿区的植被。8、总结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生:和夏季风有关系。生:阅读课本查找。把握关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课本上写等降水量的数字和本地区对比理解。齐读共同总结,可以做到5线合一重点使学生对
干湿图形成深刻印象渗透乡土地理。学会总结归纳知识四、习题演练四、总结本课所学内容,理清思路。五、当堂完成习题学生在课本中标识需要记忆的内容完成P37活动,并记笔记。总结,对本课形成总体认识。五、布置作业完成讲学稿和《填充图册》认真完成老师布置任
务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2—中国的降水一、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二、中国降水的时间差异:4-7月;三、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5课后小记教学反思:从总体来看
本课,学生可能对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的相关知识有遗忘,在教学中应根据要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以便更好的理解本课。掌握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结论最后应由学生读图感知得出,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