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政治必修二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ppt课件-统编人教版.ppt,共(25)页,5.64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08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识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认同我国的国家政策。科学精神: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具有科学性。法治意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各参与主体必须遵循法律。公共参与:运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针
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核心素养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
件也不支持。我国一年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经济规模,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消耗成倍增加。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原因一、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1.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2.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
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地位
具体内容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才能给企业提供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优良环境,才花给消费者创造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的空间,才能实现商品和要素自
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微观基础。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激励和平衡机制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空间布
局方面的体现。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城比较优势,加强区城优势互补,望造区城协调发展新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地位具体内容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态环境基础。要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机制。高水平的开放体系是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与世界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要求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基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1)目标: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2)要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远低于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行业报酬结构失衡,使资本和其他各种要素更多地进入金融,房地产等领域,抑制了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通过降成本,
提品质,优化市场环境等综合手段,把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提上去,要让做实业有前途。发展经济的着力点为什么要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使用工具创造的经济。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
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名词点击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简单的说就是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不直
接创造新的价值,最终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虚拟经济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博彩业”等。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发展过度会带来经济泡沫。虚拟经济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目标: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2)要求: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②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
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3.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
体系。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目标: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2)要求: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
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抓好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
竞争力。课堂训练•1.(2019•全国卷Ⅲ)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从产
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
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答案】A•2.(2017·江苏高考)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近年来呈蓬勃发展态势。据某研究机构
测算,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平均增速约为7.5%,显著高于当年全球GDP增速。材料表明,发展数字经济()•A.有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B.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C.有利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D.能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答案】B•3.(2015·天津
高考)湖南省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排碳大县。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该县提出创建全国“零碳县”的目标,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这种草吸收和固化二氧化碳是相等面积森林的14倍左右,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该材料说明()•①环境保
护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解决•②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③经济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④科技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4.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曾以市场换技术,但市场换不
来核心技术。当我们研究并掌握高铁、核电、大客机等核心技术后,巨大的市场就在我们面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尽量避免引进和利用他国先进技术•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③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④要将自主创新作为我国的中心工作•A.①②B.①④C.②③D
.③④•【答案】C•5.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有权威人士称,科创板主要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门槛界定将更符合创新型行业和公司的特点。设立科创
板有利于()•①投资者分享科技企业成长红利,降低投资风险•②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③助推我国产业经济和金融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④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成本利润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6.进入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一步步向
前推进,由“三去一降一补”转入提质升级期,到着力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和精准性。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市场供给规模•②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③推进企业“债转股”改革,减轻进企业税收负担,降低经营风险•④加强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7.针对我国实体经济增速下降明显,运营成本快速上涨,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等问题,我国采取多种措施,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下列措施中,可以激发我国实体经济活力的
有()•①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机制,使按要素分配成为实体经济领域的主要分配方式•②发挥税收调节作用,通过结构性减税,减轻各类实体经济负担•③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在实体经济领域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④充分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引导资源合理流向实体经济•A.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