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统编版】

DOC
  • 阅读 70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158.500 KB
  • 2022-12-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统编版】
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统编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统编版】.doc,共(20)页,15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07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04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知识网络构建二、核心知识解读1.按劳分配原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

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比较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方式特点(分配背景)主体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内非主体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收入资本要素私企利润、债务收入、股票交易收入等土地要素土地、房屋技术、

信息要素因提供新技术、信息资料而得管理要素私企、外企中管理人才因管理所得3.“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一看分配的领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再分配的主体主要是

国家三看分配的方式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方式进行三、必备知识巩固知识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国民收入的分配(1)国民收入的分配:在一定时期内,社

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2)分配方式的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3)我国的分配制度:①制度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原因: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

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2.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①范围:公有制经济范围内②对象: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对个人进行分配③分配尺度: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④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①形式:公

有制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2)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

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我国的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3.多种分配发放并存(1)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劳

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2)积极意义: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4.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1)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2)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3)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

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守法劳动致富。知识点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完善个人收

入分配(1)原因: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②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2)措施:①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

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③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⑤必须坚持消除贫困。知识点三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1)必要性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

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①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

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2.社会保险:(1)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1)特点: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

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入来源时,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3)类型:在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3.社会救助(1)含义: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

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2)特点: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3)类型:灾害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4.社会福利(1)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

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2)地位: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5.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

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知识点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

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同时,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

,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总之,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

障体系。四、新题复习检测1.同以往其他分配方式相比,按劳分配是迄今为止所存在的最公平的分配方式。这是因为按劳分配()①是对收入差距的根本否定②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③决定了生产资料必须实行公有制④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A

.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可以让人民的收入形式多样化,其中按劳分配占主体。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3.农民张

某一家预计2019年总收入为23000元,其中承包耕地可获得收入15200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4000元,农闲时到私营企业打零工收入3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800元。材料中张某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分别是

()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②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③打零工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④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4.下表为2019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标调查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指标绝对数(元)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385298.4其中:工资性收入222077.5经营净收入65896.6财产净收入43376.3转移净收入539616.7注:转移净收入是和转移支付相关的收入。A.人均收入增长加快B.初次

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增加C.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D.再分配调节效果不明显5.“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我们过去40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人口

红利”,但未来更多要靠“人才红利”,用好人才至关重要。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充分释放人才红利,政府需要()①完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②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③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④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6.隐性收入是人们在工资、奖金、津贴、补助等正常渠道之外取得的非公开性收入。由此可见,清理规范隐性收入()①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②是整顿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举措③有助于取缔非法收入④理顺了企业与个人的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党的十九大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

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做法有()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②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③完善社会

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8.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着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

会保障“安全网”。下列选项中能够帮助家庭抵御上述风险的是()A.健全的金融体系B.有序的企业竞争环境C.完善的社会保障D.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9.《礼记·礼运》中指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管

子·轻重甲》中说:“民无以与正籍者矛之长假,死而不葬者予之长度。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这表明()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②我国的社会保障

思想源远流长,亘古不变③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④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能够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北京市政府继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目前又建立城乡“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意义是()①能够提高人口素质和稳定人民生活②可使老百姓在疾病时依法获得帮助③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④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针对我国地区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基金负担不均衡的现象,国务院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这一举措旨在()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B.提升社会养老水平,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C.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D.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12.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不断完善。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18962家,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16297家,国家平台备案人数431万。

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不断完善()①符合完善社保体系要织密网的要求②有利于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保体系③是我国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④说明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某中学高一(3)班学生围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巨变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调查访问、搜集材料、拜访专家、走访熟人,积极获取第一手材料,受益匪浅。下列图表是他们走访王老师的笔录:年份全家家庭收入(元)全家

家庭支出(元)工资收入其他收入食品支出其他支出19785000300200200830000400060006200201880000270002000032000注:王老师的儿子现就职于国有企业,女儿在一私营企业做技术员,老伴在校

内开商店。(1)从王老师家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中,你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7分)(2)王老师儿子的工资收入方式有何特点?意义怎样?请简要分析。(8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

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材料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000万,研发人员超过500万人。然而,过去,科技成果更多只能与学术挂上钩,高高在上的产品很难与市场接轨。近年来一系列体制机制以及人才方面的改革,包括完善科

研成果转化奖补政策等,逐渐为高校科研成果松绑,让这些成果更多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2016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0.2%,占GDP比重12.1%,比2015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各类高端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犹如巨大的磁场

,正源源不断地吸引各类创新资源集聚。(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如何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2)结合材料二,从分配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5月11日,国家医

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制定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2019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20元,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年底前,各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全部整合统一运行。新增财政补助一半用于提

高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即大病保险在2018年人均筹资标准上增加15元。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同步新增儿元,达到每人每年250元。结合材料和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意义。专题04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知识网络构建二

、核心知识解读1.按劳分配原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

社会地位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比较按劳分

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方式特点(分配背景)主体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内非主体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收入资本要素私企利润、债务收入、股票交易收入等土地要素土地

、房屋技术、信息要素因提供新技术、信息资料而得管理要素私企、外企中管理人才因管理所得3.“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一看分配的领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

分配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再分配的主体主要是国家三看分配的方式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方式进行三、必备知识巩固知识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国民收入的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分配: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2)分配方式的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3)我国的分配制度:①制度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原因: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2.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①范围:公有制经济范围内②对象: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对个人进行分配③分配尺度: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④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①形式:公有制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2)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

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我国的分

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3.多种分配发放并存(1)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2)积极意义: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4.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1)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2)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3)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守法劳动致富。知识点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原因: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②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2)

措施:①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③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

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④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⑤必须坚持消除贫困。知识点三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1)必要性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

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①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

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②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

展。(3)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2.社会保险:(1)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1)特点:它通过政府、单位

、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入来源时,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3)类型:在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3.社会救助(1)含义: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

低生活水平。(2)特点: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3)类型:灾害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4.社会福利(1)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

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2)地位: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5.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

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知识点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同时,经济发展是社

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

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总之,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

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四、新题复习检测1.同以往其他分配方式相比,按劳分配是迄今为止所存在的最公平的分配方式。这是因为按劳分配()①是对收入差距的

根本否定②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③决定了生产资料必须实行公有制④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同以往其他分配方式相比,按劳分配是迄今

为止所存在的最公平的分配方式。这是因为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②④正确;①中的“根本否定”说法错误;③说法错误,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可以让人民的收入形

式多样化,其中按劳分配占主体。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答案】A【解析】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A项符合题意;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B

项不符合题意;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也是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来说的,D项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C不符合题意。3.农民张某一家预计2019年总收入为23000元,其中承包耕地可获得收入152

00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4000元,农闲时到私营企业打零工收入3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800元。材料中张某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分别是()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②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③打零工收

入属于按要素分配④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承包耕地获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①符合题意;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

分配所得,②说法错误;打零工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③符合题意;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再分配所得,④说法错误。故选D。4.下表为2019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标调查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指标绝对数(元)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385298.4其中:工资性收

入222077.5经营净收入65896.6财产净收入43376.3转移净收入539616.7注:转移净收入是和转移支付相关的收入。A.人均收入增长加快B.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增加C.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D.再分配调节效果不

明显【答案】C【解析】2019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较快,原因之一是收入来源多元化,另外转移净收入增长最快,C符合题意;A是对题干简单重复,排除;材料中既有初次分配,也有再分配,B、D不当选。5.“人才

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我们过去40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人口红利”,但未来更多要靠“人才红利”,用好人才至关重要。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充分释放人才红利,政府需要()①完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②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健

全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③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④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主旨没有涉及要完善按劳分配制度,①不符合题意;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

府,③说法错误;充分释放人才红利,政府需要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②④符合题意。6.隐性收入是人们在工资、奖金、津贴、补助等正常渠道之外取得的非公开性收入。由此可见,清理规范隐

性收入()①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②是整顿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举措③有助于取缔非法收入④理顺了企业与个人的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清理规范隐性收入是整顿分配秩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取缔非法收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②

③符合题意;清理规范隐性收入不属于初次分配,而是再分配的举措,①不符合题意;清理隐性收入不能说理顺了企业与个人的关系,④排除。故本题选C。7.党的十九大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

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做法有()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②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区别对待、有的

放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消除贫困。①②表述均错误,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

到脱真贫、真脱贫,应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脫贫,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③④入选。8.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着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

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下列选项中能够帮助家庭抵御上述风险的是()A.健全的金融体系B.有序的企业竞争环境C.完善的社会保障D.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答案】C【解析】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帮助家庭抵御疾病、失业

、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9.《礼记·礼运》中指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管子·轻重甲》中说:“民无以与正籍者矛之长假,死而不葬者予之长

度。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这表明()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②我国的社会保障思想源远流长,亘古不变③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④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能够推动社会持续健

康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饥者得食,寒者得衣”等,可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①符合题意;我国的社会保障思想源远流长,但不是亘古不变,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③排除;由材料“寒者得衣,死者得

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可知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能够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④符合题意。10.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北京市政府继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目前又建立城乡“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意义是()①能够提高人口素质和稳定人民生活②可使老百姓在疾病时依法获得帮助③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④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题干中考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意义,②④符合题意;①中“提高人口素

质”不属于经济意义,排除;③属于商业保险的作用,排除。11.针对我国地区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不均衡的现象,国务院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这一举措旨在()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B.提升社会养老水平,建立

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C.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D.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答案】D【解析】针对我国地区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不均衡的现象,国务院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这一举措旨在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解决

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解决要我国地区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不均衡问题,不涉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A与题意不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不均衡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B与题意不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属于生产要素按

贡献参与分配,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2.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不断完善。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18962家,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16297家,国家平台备案人数431万。

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不断完善()①符合完善社保体系要织密网的要求②有利于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保体系③是我国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④说明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

析】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不断完善有利于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保体系,符合织密网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享受社会保障是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③错误;④与材料无关,排除。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中学高一(3)班学生围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巨变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调查访问、搜集材料、拜访专家、走访熟人,积极获取第一手材料,受益匪浅。下列图表是他们走访王老师的

笔录:年份全家家庭收入(元)全家家庭支出(元)工资收入其他收入食品支出其他支出19785000300200200830000400060006200201880000270002000032000注:王老师的儿子现就职于国有企业,女儿在一

私营企业做技术员,老伴在校内开商店。(1)从王老师家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中,你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7分)(2)王老师儿子的工资收入方式有何特点?意义怎样?请简要分析。(8分)【答案】(1)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王老师一家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激发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了家庭收入。③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王老师的家庭消费结构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①王老师的

儿子现就职于国有企业,其工资收入方式是按劳分配。②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按劳分配又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材料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0

00万,研发人员超过500万人。然而,过去,科技成果更多只能与学术挂上钩,高高在上的产品很难与市场接轨。近年来一系列体制机制以及人才方面的改革,包括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奖补政策等,逐渐为高校科研成果松绑,让这些成果更多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2016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0.2%,占GDP比重12.1%,比2015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各类高端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犹如巨大的磁场,正源源不断地吸引各类创新资源集聚。(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如何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

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2)结合材料二,从分配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答案】(1)①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

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③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④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⑤必须坚持消除贫困。(2)①健全技术要素按

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尊重知识、人才和创造。②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投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物质保障。③对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收入实行降低税率或者减税等税收优惠政策。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5月11日,

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制定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2019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20元,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年底前,各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全部整合统一运行。新增财政补助一半用于

提高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即大病保险在2018年人均筹资标准上增加15元。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同步新增儿元,达到每人每年250元。结合材料和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意义。【答案】①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

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②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险水平,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入来源时

,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③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利于通过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