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政治必修二专题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知识讲学及练习附答案解析版-【人教部编版】.doc,共(13)页,6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07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二框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知识精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
、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原因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利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
代化经济体系。措施(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2)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3)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4)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
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2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
向发展。(5)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知识拓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
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虚拟经济(Virtualeconomy)
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西方称之为“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经济的本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物质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
经济。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运行上具有内在的波动性。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易错分析]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
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2.虚拟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3.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典题精炼]一、单项选择题
1.2019年3月30日,全球首个行政区域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在上海建成并开始试用,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5G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有()①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②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企业竞争新优势,保证经济效益③延伸产业链,给全球的通信产业带来新
轮发展机遇3④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
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
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3.2019年2月19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
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①依靠发达地区扶贫,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收入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④发挥财政的决定性作用,做好科学的宏观调控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4.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粮食库存持续增加、农产品进口冲击、农民增收动力衰减、资源环境严重透支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持续平稳发展。这些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主要在供给侧。为此,需要()①从生产端入手,着力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②完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③
调整产品结构,提供高质量、个性化农产品④发展农业科技,扩大经营规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下列关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市场体系②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③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产业体系4④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2019年,又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风起云涌,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
目。而在这40年的改革开放浪潮中,中国实体经济起着稳固、主导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实体经济是根,如今发展迅猛的虚拟经济是枝,只有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这是基于实体经济的发展()A.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B.有利于巩固集体经济的
主体地位C.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D.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外出打工的农民,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积累了经验、有了积蓄,又回到农村。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归”。“城归”现象的出现()①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②可以
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同步发展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④有利于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8.“供给侧改革”是当下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热词,所谓“供给侧”就是侧重供给,强调要从供给侧入手,解放生产力、
提高竞争力,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调控新思路的是()A.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B.改善消费预期,发挥需求对生产的调节作用C.增发100亿元的政府债券,扩大财政赤字的规模D.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减免的
优惠政策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下列举措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②改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
流③通过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5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相对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虚拟经济而言的,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当前,下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影响传导正确的是()①实行稳健的
货币政策→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增强②清理涉企不合理收费→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负担减轻→企业活力增强③大力发展股权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缓解企业还债压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④对企业加大研发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产品附加
值提高→企业利润增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11.2019年,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市场活力、需求潜力和内生动力,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
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结合材料,说明上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措施所蕴含的经济道理。(15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在2019年决胜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在听取了代表们的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做出重要
部署。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
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总书记做出上述部署的原因。(14分)6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二框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知识精
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
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原因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
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利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措施(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
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2)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3)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4)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
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7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5)必须坚持
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知识拓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虚拟经济(Virtualeconomy)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西方称之为“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经济的本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物
质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经济。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运行上具有内在的波动性。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
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易错分析]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2.虚拟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实体经济是一
国经济的立身之本。3.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典题精炼]一、单项选择题1.2019年3月30日,全球首个行政区域5G(即第五代移
动通信技术)网络在上海建成并开始试用,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5G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有()①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②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企业竞争新优势,保证经济效益8③延伸产业链,给
全球的通信产业带来新轮发展机遇④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相关知识。5G是一种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满足人
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利于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企业经营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5G技术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②说法错误;5G是一种技术升级,不涉及延伸产业链的问题,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2.2019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
。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
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因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
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实现区域之间产业的优势互补,从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也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因此,B、C、D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不
符合题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但不涉及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A不恰当,但符合题意,入选。故本题选A。3.2019年2月19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2020年确保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①依靠发达地区扶贫,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收入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④发挥财政的决定性作用,做好
科学的宏观调控9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公平问题的治本之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从根本上说,一是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环节来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②入选;二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是农村扶贫、脱贫的物质保障,③入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发达地区扶贫只是外部条件,不是内生动力,①不选;同样,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也不
起决定作用,没有农村贫困人口的自力更生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④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4.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粮食库存持续增加、农产品进口冲击、农民增收动力衰减、资源环境严重透支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持续平稳发展。这些问
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主要在供给侧。为此,需要()①从生产端入手,着力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②完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③调整产品结构,提供高质量、个性化农产品④发展农业科技,扩大经营规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从供给侧角度,解决农产品供需结
构失衡问题,需要调整结构、提高有效供给,①③符合题意;②与“供需结构”没有直接关系;④强调“扩大经营规模”,不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针对性措施。5.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下列关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创新引领、
协同发展的市场体系②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③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产业体系④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即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
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②④正确并符合题意,①③观点10错误。6.2019年,又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风起云涌,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
越世人瞩目。而在这40年的改革开放浪潮中,中国实体经济起着稳固、主导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实体经济是根,如今发展迅猛的虚拟经济是枝,只有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这是基于实体经济的发展()A.是财富创造的根本
源泉B.有利于巩固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C.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D.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A【解析】十九大提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因为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A符合题意;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B表述错误;我国国民经济
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国有经济,C说法错误;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形态而言的,而社会主义经济是从经济成分的性质而言的,不是同一概念,D错误。故选A。7.外出打工的农民,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积累了经验、有了积蓄,又回到农村。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归”。“城归”现象的出现()①有助于推
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②可以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同步发展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④有利于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答案】A【解析】“城归”现象的出现有利于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做好政策支持和合理引导,①④符合题意;缩小城乡差别并不等于城乡同步发展,②说法错误;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8.“供给侧改革”是当下中国
经济领域的一个热词,所谓“供给侧”就是侧重供给,强调要从供给侧入手,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调控新思路的是()A.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B.改善消费预期,发挥需求对生产的调节
作用11C.增发100亿元的政府债券,扩大财政赤字的规模D.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答案】D【解析】A不是从供给端入手;B是从消费端入手;C是从投资端入手;D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减轻负担,促
进其发展,从供给侧入手,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下列举措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②改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③通过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A.①②B.①④C
.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而不是“改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故②错误;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无关,故排除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均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故①④符合题意。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相对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
虚拟经济而言的,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当前,下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影响传导正确的是()①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增强②清理涉企不合理收费→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负担减轻→企业活力增强③大力
发展股权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缓解企业还债压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④对企业加大研发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增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的宏观调控。为促
进实体经济发展,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但不一定使企业的产品结构优化,①错误;大力发展股权融资,会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企业还债压力,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12二、非选择题11.2019年,要坚持以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市场活力、需求潜力和内生动力,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
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结合材料,说明上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系列措施所蕴含的经济道理。(15分)【答案】①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科学)发展。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③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
务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动态平衡。⑤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是“说明上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
活道理”。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
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等关键信息,从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传统
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的角度回答即可。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14分)在2019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在听取了代表们的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总书记强调:乡
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
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1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总书记做出上述部署的原因。(14分)【答案】见解析【解析】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4分)②乡村振兴,以产
业兴旺为重点,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是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3分)③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推进乡村振兴,以人才为基石,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
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激活农村人才资源,激励农民创业致富。(3分)④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需要。有
利于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4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