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政治必修二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时复习练(含答案)-2019人教部编版.doc,共(8)页,4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07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二课时复习练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说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②能够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
大的物质基础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能否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贏得国际竞争主动,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立()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②创新引领、同步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制造
业以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③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实现发展成果共享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在于()①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造财富的根本源泉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④为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A.①③B.①
④C.②③D.②④4.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某市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措并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下列措施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是()①依靠科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②刺激农产品市场需求,拉动农业生产发展③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④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增加农民收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5个阶段性目标作了部署,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
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质量兴农②坚持速度优先,激发乡村建设活力③实现农业反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④打
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因为实体经济是()①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一国经济的立
身之本③财富创造的坚实基础④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完
成1—2小题。1.实体经济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在于()①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②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提供重要动力③为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④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保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下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影响
传导正确的是()①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增强②清理涉企不合理收费—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负担减轻—企业活力增强③大力发展股权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缓解企业还债压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④对企业
加大研发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增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近年来,一些地方对“飞地经济”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其中,有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也有发达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对口支援,还有异地开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探索与尝试。由此可见
,这一合作模式有利于()①促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享经济发展成果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发展新动力④扩大国内商品贸易规模,实现地区经济互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2018年12月6日是西成高铁全线贯通一周年,进一步完善了
我国西部高铁网络。成都、重庆、西安之间的铁路行程被缩短到1一5小时。至此,三地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我国西部由此迈入“城市集群发展”新阶段。西成高铁的贯通()①提高西部居民的出行质量.增加获得感②提升我国装备制造水平,彰显中国国力③降低西部铁路货运能力,不利于农村振兴④促
进区域交流合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我们要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我们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供给总量③我们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优先发展④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1.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该
法施行后,原有的“外资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同时废止。制定统一的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旨在()①保障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完善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②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升外
商投资服务的水平和效率③为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④依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更好吸引、保护、管理外商投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以速度换档、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过于依靠廉价劳动力和物质资
源投入的增长动力已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①由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戴动向第一、第二、第三协同带动转变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圭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
变④由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贯彻十九大精神实现全面小康,某地立足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实施“旅游+”计划,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绿色崛起。该地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以旅游为主
的现代服务业占当地GDP总量的一半以上。在推进绿色崛起时,不满足于“卖门票”“卖特产”等初级旅游形态,通过实施“旅游+”计划,重点发展休闲经济、会展经济、电商经济等新型经济,增加旅游卖点。实现业态升级。该地批准落户建立了产业园,发展重点主要为电子信息、旅游产品、创意陶瓷等实体产业。产业园
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绝不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总量的扩张。该地还成立生态经济院士专家工作站,有效破解了当地智力资源贫乏难题,极大提高了产学研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高端人才、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聚集。推动地方品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请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
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该地是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实现绿色崛起的。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重点是推动三大变革。第一,质量变革。中国40多年的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已经相当大,但是经济发展质量还不是很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
在很多细节上质量上不去,特别是一些制造业环节。第二,效率变革。当前我国还有不少低效率的地方,行政性垄断、经济泡沫、金融风险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效率不高的问题。第三,动力变革。从2012年开始,中国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每年减少200
万人左右,劳动力人口总数已经在减少,工资水平在上升,下一步要把过去劳动力规模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1)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请你结合材料对此加以分析说明。(2)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
展”的相关知识,说明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如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说明建
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①符合题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说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②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发挥社会主义
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③说法错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④说法错误。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
、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
略,①④符合題意;②中“同步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我们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现点没有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③观点错误。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实体经济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实体经济对加
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重要作用,是因为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源泉,能够为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②④符合题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①说法错误;创新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③说法错误。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乡村
振兴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依靠科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①③正确。②属于需求侧改革,不符合题意。④属于精准扶贫、脱贫政策,不符合题意。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知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
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①④符合题意。②中“速度优先”说法错误,排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③说法错误。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实体经济的相关知识。实体经济是一国
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②④正确指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原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①错误。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③说法错误。7.答案:1.C2.D解析:1.本题考查实体经济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①错误。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④错误。实体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可以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重要动力,也为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②③正确。2.本题考查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
产业体系。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企业的融资成本没有直接的关系,①错误;大力发展股权融资不一定会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③不选;清理涉企不合理收费,可以降低企北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企业活力,②正确;对企业加大研发支持,可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增加企业利润,④正确。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飞地经济”中有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也有发达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对口支援,还有异地开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探索与尝试,因此,这一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享经济发展成果,①②说法正确。材料不涉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扩大商品贸易规模,③④不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西成高铁全线贯通。进一步完善我国西部高铁网络,使成都、重庆、西安三地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说明西成高铁的贯通提高西部居民的出行质量。增加其获得感,有利于促进区域交流合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④符合
题意;西成高铁的贯通是我国装备制造水平的体现,并没有对其进行提升,②排除。西成高铁的贯通不会降低西部铁路货运能力,③排除。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由材料可得,我们要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
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①④说法正确。②中“减少供给总说法错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③说法错误。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提升开
放型经济发展水平。③观点与题意相符,制定统一的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旨在为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④现点与题意相符,制定统一的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旨在依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更好吸引、保护、管理外商投资。①观点与题意不符,制定统一的外商投资基
础性法律的目的不是保障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②观点与题意不符,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并不是制定统一的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的目的,排除。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去依靠廉价劳动力和物质资源投入的增长动力已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说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①说法错误。二、材料分析题1
3.答案: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②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旅游产品、创意陶瓷等实体产业,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互联网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业态升级,加
速绿色崛起。④坚持创新引领,通过集聚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⑤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对产业园区发展实行严格准入制度,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题
以某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绿色崛起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与社会》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新发展理念、供给倒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
4.答案:(1)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质最不高、效率不高、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②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直得国
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2)①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还不是很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很多细节上质量上不去,特别是一些制造业环节。因此,我们要深化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②当前我国还有不少低效率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
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我们要建设彭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③近年来,
我国劳动力人口总数在减少,工资水平在上升。因此,我们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
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中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说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可第(2)问,一要明确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的具体要求以及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经济内涵,二要结合材料,具体说明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