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点及习题课件(共30页)-人教部编版

PPT
  • 阅读 62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125.500 KB
  • 2022-12-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政治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点及习题课件(共30页)-人教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政治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点及习题课件(共30页)-人教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政治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点及习题课件(共30页)-人教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政治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点及习题课件(共30页)-人教部编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点及习题课件(共30页)-人教部编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政治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点及习题课件(共30页)-人教部编版.ppt,共(30)页,12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06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点+习题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下列有关原始社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低阶段B.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C

.原始社会绝大部分时间人类处于新石器时代D.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C原始社会的生产力1.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2.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是石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原始社会的

生产关系特点(1).共同劳动(劳动方式)(2).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3).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

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此事例说明()•A.平均分配产品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突出特点•B.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C.原始社会的人们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D.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A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1)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2)在氏族制度中,人

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3)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4)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原始社会的解体•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

替•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私有制的产生,使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者成为富人,而大多数氏族成员则日益陷入贫困境地)•原始社会逐渐

解体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犁的发明和犁耕技术的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不断丰富。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也慢慢解体。原始社会解体过程()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的过程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④是社会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奴隶社会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

度的生活资料。商朝的奴隶主统治很残酷,常常把奴隶当作牲畜一样屠杀。他们屠杀奴隶祭祀神灵和祖先,叫做“人牲”;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叫做“人殉”。这表明在奴隶社会()①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②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可

调和的③阶级压迫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④奴隶因失去劳动权利而无法得到生存资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的产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伴随着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表明奴隶制国家()①是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③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④是奴隶主维护其阶级利益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

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意义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由此可见,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1).铁制农具得到广泛

使用和推广(2).耕作技术显着进步(3).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4).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5).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又逐渐代替了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一进步性主要表现在()①封建社会消除了阶级剥削②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③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④生产资料归统治阶级所拥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1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2).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3).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社会的主要

阶级关系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1).剥削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2).剥削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

种徭役。(其他方式)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但农民对地主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其根本原因或根源在于()A.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B.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C.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等级制度C在封建社会里,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奴役。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A.徭役B.地租C.高利贷D.各种苛捐杂税B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具体表现、做法: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在表现、做法:小规模的抗组抗税运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封建社会的衰亡: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形

成、确立(1).背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2).方式:新兴资产阶级和思想家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

动资产阶级革命。(3).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金。(2).生产关系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

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工人对资本家有明显的人身依附关系

③工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④资本家出钱,工人出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非常合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D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阶级关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依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剥削方式: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工

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剩余价值。下列对于剩余价值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工人的劳动力②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③剩余价值就是劳动力的使用减去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付给工人的工资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C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1).积极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

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消极方面:发生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过剩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原因: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

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2).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地位和影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

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73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