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7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232 MB
  • 2022-11-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doc,共(8)页,1.23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0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包括“尿液的形成”和“尿液的排出”两部分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肾的结构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而安排的。在本册书中是一

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的三大系统知识紧密联系,因此,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分析(一)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肾单位模型和拼图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及特点。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三、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前几章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从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到人体内废物

的排出,他们之间虽然是独立的但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血液循环把人体中的废物通过肾排出体外。关于尿液,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泌尿系统中肾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起来却并不容易,尿的形成对于他们来说也显得抽象了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时可以借助图片和引导来帮助理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教学中

,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运用生动、风趣、活泼的语言感染学生。充分解读课本上插图的含义。利用模型和多媒体手段,呈现泌尿系统的结构

、肾脏及肾单位的结构等。在教学设计中,播放“捐肾救母”视频故事,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重点在学习肾单位结构时,通过小组合作制作肾单位模型,帮助学生掌握各部分结构及特点。关于尿的形成过3程,采用拼图的形式,使学

生在对血液、原尿和尿液中的成分有了直观的认识,进而分析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辅助以动画课件展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了本节难点。五、教学过程:(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观察图片,说出肾脏的位置2.结合模型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设计意图:模型给学生

直观的认识,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模型展示。通过本环节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泌尿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地方。)点拨:观察肾脏解剖图,推测血液是通过哪些血管进出肾脏的?(教学策略: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推测过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肾脏,肾动脉,肾静脉的颜色,由颜色

推测所属的血管的种类,4再结合血液循环的知识,推测血液是通过哪些血管进出肾脏。再结合输尿管中的液体也是从肾脏中流出的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引导学生推测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尿液是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过渡:刚才我们探究的是肾脏的宏观结构,下面我们一

起探究肾脏的微观结构。(二)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对照课本P85图认识肾单位的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1.每个肾脏中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的。2.小组合作:阅读课本P85,制作肾单位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模型给学生直观的认识,教师在此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巡视各小组制作模型的进度,给与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肾单位的各个结构及其功能。小组展示:说出各结构的名称和特点。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5成,最终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

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点拨:教师及时指出错误,并给与正确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肾单位的各个结构及其功能。3.提出问题

:(1)肾小球两端的血管及血液成分分别是什么?(2)哪条血管的两端都连接毛细血管网?(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抓住重点,加深学生对肾单位结构的认识。同时提出疑问:两处毛细血管都发生物质交换了吗?)(3)血液流经两处毛细血管(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都发生物质交换了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肾单位模型,根据颜色判断有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在肾小球处都是红色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红色变为蓝色,发生了物质交换。)(4)区分血路和尿路6(设计意图:通过标注箭头的方式,使复杂的问

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梳理血液的流经路线和尿液的形成路线。)(三)尿的形成过程1.小组合作:阅读课本P86~87,完成以下问题。(1)根据肾小囊中和尿液中的液体成分完成拼图。(2)与血液相比,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结构特点推测它们的作用

。(3)肾小囊中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到哪里去了呢?推测肾小管有什么作用。(4)根据拼图回答讨论2、3,尝试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设计意图:拼图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分析三个部位的液体成分。两个讨论题,在问题的设置上增加足够的提示语,有利于

帮助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加深思维的深度。进一步结合肾单位的结构特点,分析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同时渗透生物体的生理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成过程。学生根据拼图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72.梳理尿液的形成过程:第一步: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第二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展示尿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化。)3.学以致用,请你来诊断(1)如果某人的尿样中检查出了蛋白质和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可能是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

?(2)一个小男孩在公园撒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尿的旁边出现了很多的蚂蚁,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实现从理论到生活的过渡。)(四)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1)人体内尿的形成是连

续的,为什么排尿是间歇的?(2)排尿的意义(3)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解释,阅读教材修正8完善自己的解释。放手让学生自学,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五)盘点收获(设

计意图: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这节课内容的整体观。)(六)课堂练习(七)板书设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