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教学课件】归园田居其一示范课件-2019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共(38)页,11.99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98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归园田居(其一)情境导入细品田园情趣“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
源记》情境导入作者简介早年:28岁前,“大济苍生”中年:29——41,“误入歧途”晚年:41岁后,“归隐田园”“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靖节先生”(谥号)“五柳先生”(自号)作者简介陶渊明把归隐时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
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因而陶渊明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
的始祖。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其田园诗的代表作。作者简介陶渊明与田园诗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
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7写作背景1.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注意字音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初读诗歌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
/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初读诗歌2.再听音频朗读,标注生字字音和节奏。生字正音羁(jī)拙(zhuō)宅(zhái)荫(yìn)暧
(ài)墟(xū)樊(fán)2.再听音频朗读,标注生字字音和节奏。3.请同学们做跟读练习。初读诗歌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感情。整体感知体会诗歌情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词义疏通适应世俗情调、风度天性、本性田园生活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这里应是“十三”笼中鸟水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间守正不阿暗淡的样子轻柔的样子
罗列、排列遮蔽词义疏通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词义疏通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闲静的屋子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指归耕园田门庭尘俗杂事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
中,一去就是十三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
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句意理解题眼——“归”解题“归园田居”
就是“回到田园生活”的意思。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诗歌鉴赏标题只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去何处?4.归去如何?思考探究1.从何而归?尘网、樊笼官场生活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思考探究比喻“误落
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2.为何而归?明确:“性本爱丘山”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误落尘网中”思考探究“性本爱丘山”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次失误。陶渊明一生做官辞官多次,难
道仅仅用一个“误”字就能解释吗?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2.彻底悔悟。3.也许,是一种托词。思考探究3.归向何处?归向园田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思
考探究体味诗境近处:宅院、林木,亲切可即。远处:村落、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色彩:桃红、柳绿,环境幽雅美丽。声音: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恬静幽雅空阔朦胧诗人运用了哪些
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近远静动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白描田园风光鉴赏画面有声无声景物描写手法诗人站在屋外,由近及远,从近处的茅屋、树木,到远处的村落炊烟,
再由视觉到听觉,听到了狗吠、鸡鸣。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勾勒出了一幅朴素自然的乡间景色。文学常识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
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白描手法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
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诗歌鉴赏4.归去如何?由此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凸显出一种睽违已久的喜悦、闲适和自由,表达自己厌恶官场,热
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思考探究本课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
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内容图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白描归园田居远近
结合回归自然田园风光村居闲适直抒胸臆性本误落景物优美心旷神怡无尘杂有余闲复返自然呼应开头动静结合有声无声结合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内容小结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厌弃官场的高洁,他不仅创作了最美丽的诗文,且塑造了最完美的人格。它的独特艺术个性及
高尚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1.白描手法写景2.情景交融3.比喻生动、贴切4.语言朴实、自然鉴赏诗歌总结艺术特色诗歌鉴赏中赏析句子的方法1.对关键字进行分析(炼字)2.对关键词、意象进行分析3.表现手法4.表达的情感5.语言特色鉴赏诗歌作者的这首诗让我们
看到了怎样的美?鉴赏诗歌欣赏诗歌之美图画美——白描勾勒出一幅宁静恬淡的田园水墨画。意境美——恬淡闲适、质朴自然的境界。语言美——质朴清新,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拓展延伸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叶嘉莹陶渊明
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张铨锡陶渊明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鲍鹏山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
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
地。——袁行霈拓展延伸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注释】阴浓:树阴非常浓密蔷薇:花名。夏季开花,美艳而香。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
么感情?拓展阅读3.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情。1.写了绿树、楼台倒影、池塘、微风、花香浮动的庭院等景物。2.写出了景物静谧、安宁、优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