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辽阔的草原》导学案1-湘艺版

DOC
  • 阅读 24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45.000 KB
  • 2022-12-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辽阔的草原》导学案1-湘艺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辽阔的草原》导学案1-湘艺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辽阔的草原》导学案1-湘艺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辽阔的草原》导学案1-湘艺版.doc,共(6)页,14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7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2.通过讨论、比较、演唱、演奏、归纳等方式初步探索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特点。3.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多元文化。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音乐的民族风

格特点的形成跟哪些因素有关?难点:分析藏族的《酒歌》与蒙古族的《辽阔的草原》音乐风格特点。三、导学过程1.图片导入:使用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图片提问:1.我们看到的图片都应属于哪些少数民族?()2.说说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老师:这些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也有部分少数民族有自

己的文字,他们的音乐歌舞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老师:可以说哪里有人民哪里有生活就哪里就有民歌,这节课我们选了藏族和蒙古族音乐作为重点来欣赏的作品。(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老师:世界上最神秘的高原,世界上最后一个

净土,你们认为是哪里?()老师:西藏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如果同学们要是去了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等。老师: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勇敢热情的藏族同胞,那么他们的音乐是如何呢?欣赏《酒歌》。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歌有什么特点?歌曲清新,节奏规整,结构匀称,曲调热情,优美流畅,多采用五声音阶,

旋律主要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坏绕的特点。2.使用课件展示少数民族文字并翻译。提问:如果你们到了内蒙古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大草原)(那达慕大会)(吃烤全羊)等。3.师生互动:敬酒献哈达仪式。4.老师: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被称为“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二十世纪50年代

蒙古族青年歌手宝音德丽格尔带着一首《辽阔的草原》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赢得了金奖,从此这首歌曲传遍的全国,下面共同欣赏这首歌曲。(课件展示)小组讨论: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和刚才听过的《酒歌》有什么不同?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声音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

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的特殊的装饰音。起音都起在比较高的音上,但是结尾又会落到低音上。5.随着社会的发展草原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变,一边放牧一边种地,那么他们的生活方式变了后他们音乐有变化吗?共同欣赏《黑缎子坎肩》。比较:《黑缎子坎肩》与《辽阔的草原》音乐特点不同之处6.师生互动:你熟

悉的蒙古族音乐有哪些?共同演唱《鸿雁》老师给演唱《走马》小组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跟哪些因素有关?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与民俗习惯等。四、知识拓展(师生互动)1.呼麦2.马头琴3.舞蹈五、

课堂小结音乐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历史文化影响等。六、作业请同学们课余搜集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的人文、地理、风

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或音响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给或演唱、演奏或一起跳。七、结束语这节课给我们带来了愉快和欢乐,我相信同学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是永恒的,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老师所能做的仅仅是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与爱好,课后才是学习的最大课堂。虽然我国有很多民族但我们只有一个家,这个家的名字叫

做“中国”下面我们一起唱《大中国》结束本节课。【自主预习案】(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是统一的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2.我国的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逐步形成了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①内涵:各民族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②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上的区别,绝无之分;我国

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2)民族团结原则①内涵: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②重要性:(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①内涵:在民

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②必要性:。(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1.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和的义务。2.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拓展补充】1、各民族共同繁荣

的具体措施:(1)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2)同时,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3)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三原则的关系:民

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合作探究案】探究一:易错易混点1.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社

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意味着民族平等已经彻底实现。()3.民族平等原则就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4.民族平等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5.各民族共同繁荣就是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的繁

荣。()6.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为了消除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别。()7.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来源:学.科.网Z.X.X.K]探究二:坚持民族平等设置情景(“微博里的争论”):不到3000人的少数

民族,也有全国人大的代表。博友曹国伟:这点儿人也要摊个全国人大代表?巨浪费„„博友老沉:“9494”,人口少素质低,有没有无所谓„„微博小米:必须有啊,这是少数民族在国家中的地位问题。辩一辩:怎样看待以上博友

的观点,欢迎顶帖、拍砖、跟帖。探究三:坚持民族团结材料一:原苏联共有130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占50%左右,苏联长期推行大民族主义,过分宣传俄罗斯民族,忽视少数民族的特点和利益,人为地加速推进民族同化过程,致使民族关系十分紧张,严重挫伤了各族人

民的感情,为日后的社会动荡、经济和社会发展停滞、衰退埋下了隐患。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依然矛盾重重,诱发了车臣战争。材料二:波黑民族矛盾上升为内战;科索沃地区的民族矛盾导致塞族与阿族的交火,继而发生了北约对南联盟的空

中打击。战争带来的是人们心灵深处的民族仇恨和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交流:今天我们回顾这两段历史,对我们国家处理民族关系有何意义?探究四:各民族共同繁荣创设情景:十年来,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累计投入2万多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2项,兴建了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

大项目及机场、高速公路、水电枢纽、通信等现代化设施项目,有力地推进了西部民族地区向现代化的跨越。十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贫困人口由一千多万减少到不足百万。合作探究:国家为什么采取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当堂检测】1.中华民族的历史,不

仅记录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功武略,也传扬着松赞干布、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的旷古传奇。在我们薪火相传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既有胡服骑射、关山飞渡,又有苏武牧羊、昭君出塞。中华民族的历史,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

条规律: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则两利,分则俱伤。这说明()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国家和人民之福③必须十分珍惜和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符合我

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形成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对少数民族服饰、饮食、居住、婚姻、节庆、礼仪、丧葬等风俗习惯,国家给予了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这表明

我国坚持()A.民族平等原则B.民族团结原则C.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D.民族和谐原则3.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在新疆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

展阶段,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各民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党和政府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是()①党和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要求②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④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A.①③B.②

③C.①④D.②④4.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继续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确保西藏社会大局稳定。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①理性尊重彼此的差异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②要保护宗教活动③要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④要在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5.2014年是“兴边富民”行动实施14周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时期的民

族工作,“兴边富民”行动实施10多年来,随着边疆和民族地区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各民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明显增强。这说明()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B.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C.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

的物质保证四、学习小结(知识框架,自主完成)五、课后反思六、课后达标检测1.多年来,西藏教育部门始终把藏语文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课开设。在课程设置上,小学1440课时,中学630课时。学校的各类考试均把藏语文作为考试科目,夜校和成人学校广泛开展了藏文扫盲工作。重视藏语文学科的教学

和普及,启示我们()①民族平等原则在我国得到贯彻落实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令人担忧③我国尊重保护文化的多样性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经历了50年的沧桑巨变,当前的西藏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2008年,西藏农牧业进入第

21个丰收年,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西藏自治区现职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到70.42%;国家直接投资西藏建设项目、中央政府实行财政补贴、全国进行对口支援的全方位支持,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体现了()①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西藏的繁荣

②各民族经济平等已经实现③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基本保证④西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一支桨中止了和另一支桨的协作,这只船便只能在

湖中绕圈子,而不能直达彼岸。”这句谚语启示我们,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必须()A.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B.保证民族自治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C.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D.调动信教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4.为加快发展各

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各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体现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④体现了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中华民族,在旧中国由于贫弱,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而如今,我国已繁荣昌盛,昔日“东亚病夫”成了亚洲体育强国。回过头来看,我国56个民族,无论在人口数量

、发展程度上有什么差别,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B.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实现了平等C.我国的民族问题已得到了顺利解决

D.现阶段我国的民族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6.下列一组图是关于民族团结的宣传图片:请认真观看图片,说说你从中领悟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