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欣赏《山林的呼唤(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第一乐章)》说课稿1-湘艺版.docx,共(2)页,18.32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7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微课讲稿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相信你非常希望拥有一对音乐的耳朵,那好,今天就让我带领你们通过三个路径,去欣赏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马思聪先生的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去培养同学们音
乐的耳朵。二、路径一:听音色、辨识乐器1、双簧管是一种具有田园风味或牧歌风味的木管乐器,它的音质甜美纯净,音色优美甘甜中带点鼻音,色调是暖的,非常富有表现力。2、长笛音色柔美清澈、清新纯、音域宽广,色调是冷的。中、高音区活泼明丽,中音悠扬、低音区婉约优美。3、单簧管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圆润清澈;
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4、英国管比双簧管低五度,音色浓郁而苍凉,有浓重的鼻音,含蓄内在,听起来如泣如诉。5、刚才我们了解了西洋管弦乐队木管乐器组的四件乐器。接下来,它们中间的三件演奏同一旋律,你能听出来吗?三、路径二:听主题、感知形象1、主题a:山歌风主题。双簧管奏出抒情的、山歌般的旋
律,描写幽静的山林自然奇景。2、主题b:呼唤主题。作曲家借助我国古代大诗人屈原关于山鬼呼唤情人的描写,拟人化地通过想象描绘山林在夜深人静时的凄厉啸声。首先低音弦乐的走句有如山鬼的出现,她的呼唤是节奏化的,先是法国号奏出的切分音,这是山鬼的动机
,然后大提琴和单簧管加以发挥。《九歌·山鬼》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此诗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山鬼(及山中女神),在山中与心上人幽会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来的情绪,描绘了一个瑰丽而又离奇的山中女神形象。全诗把山鬼起伏
不定的感情变化、千回百折的内心世界,刻画得非常细致、真实而动人。我在幽深竹林不见天日,道路艰险难行独自来迟。孤身一人伫立高高山巅,云雾溶溶脚下浮动舒卷。3、主题c:柔美的主题。小提琴的音色表现山鬼柔美的形象。四、路径三:听全曲、体会意境1、了解作
曲家及乐曲创作背景。2、创作背景及作品介绍——马思聪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云、贵、川和粤北山区居住过,南方山林的自然景色及山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作品是他收到一封附有云南怒江民歌曲调的音乐爱好者的来信后,受到触发而动笔写作的。3、听赏之前请同学们关注一下本曲的结构图,注意三点:
①乐曲的中部:c主题柔美的旋律演奏之后,弦乐管乐开始递进,好像在酝酿什么,不断以重复展开,反复推动音势的发展,像山雨欲来风满楼,逐渐汇成乐队的全奏,形成高潮,全力奏出山鬼的呼唤,汹涌澎湃,同时也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②乐曲的第三部分是山歌风主题再
现,在乐队力度弱的背景上,长笛在高音区再现了主题,弦乐的震音,配合着大提琴隐现的诡秘的乐汇,像微风抹过树叶在抖动,最后大管略显沙哑的音色把主题延伸为尾声余音袅袅,山鬼的特征节奏隐没在大提琴声部里,似乎山鬼仍暗暗呼唤着她心爱的人。③请同学思考一下,乐曲的呈示部与再现部同为山歌风主题,开始
使用了双簧管,最后用的是长笛,是否可以置换一下?4、听完全曲,使我们认识到马思聪热爱祖国大地,植根于民族民间的创作原则,利用民间音调进行主题创作与主题发展,利用配器,也就是乐器的音色,表现主题的潜质。五、拓展欣赏最后布置一条课后欣赏第五乐章《夜》。《
夜》开始的主题再次回到山歌风主题,用英国管独奏,鼻音般闷暗的音色表示山林夜色降临……此乐章体现了主题在全曲首尾两乐章的呼应,并使结构上得到对称与平衡。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