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PPT课件3-湘艺版.ppt,共(9)页,1.88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6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作曲:冼星海作词:光未然音乐家介绍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1926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
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音乐家介绍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
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
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创作背景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
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同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合唱曲目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第四
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
”(Canon)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
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遥条辙韵母是ao和iao举例:(一)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二)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