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之三)》教学设计3-湘艺版

DOC
  • 阅读 5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7.482 KB
  • 2022-12-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之三)》教学设计3-湘艺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之三)》教学设计3-湘艺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之三)》教学设计3-湘艺版.docx,共(4)页,27.48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6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课题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5课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之三)年级高一模块音乐鉴赏教科书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1.整体设计思路本课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鉴赏、体验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之三)

,分析作品的音乐结构,挖掘音乐与历史、绘画、建筑等的内在联系,提高西方古典音乐素养。《音乐学业课程标准》中指出:聆听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亲身体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

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教学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并评价其音乐表现作用。2.目标设计(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体验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之三),能对西方古典音乐作品产生兴趣。(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主题演

唱及示奏等方法,分析音乐主题,提高音乐鉴赏力。(三)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洛克音乐时期音乐特点及相关乐器。2、了解《水上音乐》组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亨德尔对整个巴洛克音乐时期的贡献和影响,基本掌握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3.学习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四节《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亨德尔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学习巴洛克音乐,是了解西方近代音乐起源的重要一课。2、具体教学内容分析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分为三个部分,共

有近20首作品。分别写于1715年(10首F大调乐曲)、1717年(5首D大调乐曲)和1736年(4首舞曲乐章),,其中第一组曲最为著名。本课以第一组曲之三作为欣赏的主要作品,同时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介绍了西方近代音乐是

如何从宗教走向世俗的一个过程,为学生们了解西方音乐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音乐风格做了铺垫。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第一组曲是为了庆祝英王乔治一世在泰晤士河举行的游览活动而创作的,《水上音乐》在艺术上有很多

的创新,其中之一就是使用了法国号,法国号配合圆号和大管特别适合在露天演奏,产生了华美绚丽的音乐效果。(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感受作品的节奏、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了解亨德尔的音乐特点。难点:辨识巴洛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4.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大部分同学在初中阶

段都有接触过一些著名的西方古典音乐名曲,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等,一部分同学还听说过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有小部分同学能掌握与西方音乐相关的历

史、文化等。对亨德尔普遍不是很了解,这给本课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要让学生理解西方音乐是如何从宗教走向世俗的,就需要补充西方文明历史的起源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内容。5.教与学的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里对西方历史的时代划分为背景,讲述西方音乐的起源于古希腊、古

罗马时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音乐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宗教音乐。2.音乐表现特点:格里高利圣咏、奥尔加农、多声部合唱、器乐逐渐脱离声乐发展。【设计意图】以历史切入音乐的主题,对新课产生兴趣。(二)新课教学1.巴洛克音乐时期

的年代划分和名称由来。2.通过建筑文化来加深对巴洛克时期的审美认识,而这样的认识也被运用到其他学科,如绘画、音乐等。3.介绍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代表性乐器(乐器的发展也对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逐步把听赏重点导向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组曲。4.通过作品背景介绍、

聆听、欣赏和讨论四个步骤来进行新课教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音乐本体,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5.引用后世作曲家对亨德尔的评价,侧面表现亨德尔在巴洛克音乐时期的贡献和地位。(三)和学生一起探讨、总结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音乐特征。(

四)课后小练习:给出三段音乐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来求证学生对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用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内容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6.教学设计特色分析1、注重将音乐作品和历史、文化以及其他学科等形成对接,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的理解,在音

乐本体分析基础上提高对作品的审美,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听某一个作曲家的作品本身。2、通过不同角度理解亨德尔以及他的作品的伟大之处。3、通过课堂练习,实际了解对重点、难点的解决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发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紧紧围绕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以及音乐文化理解等方面

贯穿导赏,让学生不仅学习的是音乐本身,更多是在学习一段音乐历史和文化。7.实践反思本课教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和作品相关的其他信息量大,要在一节课里完成这首作品难度还是比较大,但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以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做铺垫

,使教学内容一下子变得层次清晰明朗而简单易懂。当然,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不足和遗憾之处。本课内容虽是一节管弦乐作品欣赏,但这样的一部作品包含在一个音乐时期里,与历史、建筑、绘画等领域息息相关,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大致理解这个时代的音乐风格,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音乐鉴赏能力、文化基础素养和问

题思考能力才能达到。在课堂中,由于时间不足,让学生听完作品后进行讨论和思考就显得捉襟见肘,只能以个别方式来提问,难免以偏概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音频、视频来加深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本课的亮点是最后的学生讨论总结和课堂测试环节。结果是,他们对音乐的记忆力和敏感度让我感到惊讶,上课前曾经问有谁知道巴洛克音乐时期和亨德尔?大部分学生是迷茫和摇头不解,而本课的最后,他们却能准确地辨识音乐,并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令人喜出望外!让我

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展望,只要将几百年前西方音乐融入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现代的生活形成对接,西方音乐就不再是高高在上,无法触摸的了。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