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山林的呼唤(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第一乐章)》教学设计3-湘艺版.doc,共(2)页,3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6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第二节培养音乐的耳朵第一课时《山林之歌》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第五乐章《夜》的主题形象,体会音乐塑造的意境之美,理解科普兰“在美感阶段上”倾听音乐,引发美感共鸣。2.能认识并区分西洋木管
乐器组中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与长笛的音色。3.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能了解到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强弱等表现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培养简单的分析音乐的能力。4.培养学生正确的、良好的聆听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倾听感知音乐
,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一、听音色、辨识乐器;二、听主题、感知形象;三、听整体、体会意境;2、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感知音乐形象,体会音乐意境,理解科普兰“在美感阶段上”倾听音乐,引发美感共鸣。课时一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繁体字“聽”2、师:引导学生“听”是用“耳
”聆听,用“心”感悟,这样才能培养音乐的耳朵。3、书写课题;4、宣布本课内容:通过欣赏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马思聪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五乐章,从三个方面:1、听音色、辨识乐器;2、听主题、感知形象;3、听整体、体会意境;培养音乐的耳朵。二.新授内容(一)鉴赏第一乐章:
《山林的呼唤》1、组曲:1、《山林的呼唤》2、《过山》3、《恋歌》4、《舞曲》5、《夜》2、交响: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作品。(二)培养音乐的耳朵途径一:听音色、辨识乐器;1、乐器: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与长笛;2
、引导学生用听的方式、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乐器;3、引导学生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便是乐器的音色;4、巩固:引导学生倾听不同乐器演奏相同主题的音乐片段(山歌风主题),从而进一步辨识乐器的声音。同时也达到熟悉“山歌风”主题的目的。(三)培养音乐的耳朵途径二:听主题、感知
形象;1、分别出示主题2、通过听—唱—教师讲解—感知—记忆—联想—想象等方式听辨主题、感知音乐塑造的形象;(四)培养音乐的耳朵途径三:听整体、体会意境;1、了解屈原《九歌》中山鬼的形象、故事、情感;2、引导学生阅读科普兰的话
:在美感阶段倾听音乐3、引导学生体会作曲家用声音创作的意境:深邃幽静的山林…温柔美丽的女山神…孤寂凄厉的呼唤…撩动心弦、心绪万千。4、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写景的乐曲中加入山鬼的形象,给乐曲增添了什么?5、师生共同鉴赏;6、写出曲式结构,学习“再现三部曲式”;7、体会意境;三.巩
固拓展欣赏:第五乐章《夜》(一)第一遍欣赏:听主题,辨乐器、写曲式;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第五乐章在配器、主题、和曲式上与第一乐章不同之处;(二)第二遍欣赏:体会意境。从情绪、意境的角度体会第五乐章与第一乐章的不同之处;四.总结,请同学谈谈本
课的收获1、引导学生从认识乐器、培养音乐的耳朵的途径、进一步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如何体会音乐整体意境、理解在美感阶段倾听音乐等方面谈体会。2、让学生了解培养音乐的耳朵的途径不止今天讲的三个方面;3、让学生了解培养音乐的耳朵不是
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持用耳用心。